「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在小的時候,就應該學會吃苦耐勞,培養出適應社會變化的能力,以及改變世界的本事。在面對挫折和困難時,不會惶惑無助,而是自信堅強。體會生活,學會思考人生 。

《再富,也要窮孩子》

整個歐洲最富裕的德國,不只是在歐盟扮演領導的角色,德國的工業與品牌也是全球知名。

富裕的德國人相信,
被嬌慣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獨立生活的能力,長大後的社會適應能力差。

所以孩子在小的時候,就應該學會吃苦耐勞,培養出他們適應社會變化的能力,以及改變世界的本事。 

這樣的孩子在面對挫折和困難時,不會惶惑無助,而是自信堅強。

德國的孩子
在長大後,都會離開父母去自闖一片天地。 讓他們體會其他國家生活,學會思考人生 。

所以在德國,每年都有一大批中小學生在假期的時間,萬里迢迢來到南美洲和非洲一些較為貧窮的國家。

他們不是出國旅遊,
也不是勤工儉學,
而是來過上一段艱苦的生活,在這項獨特的體驗活動中鍛鍊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

一切費用還要自費付,是名副其實的自己掏錢「買苦吃」。

到一個貧窮的國家或地區生活,可以加深孩子對社會的了解,在貧與富的親身實踐體會中,認真思考人生,學會同情,珍惜自己所擁有的。

如今這已是德國城市
孩子們成長中的
一項必修課。 

因為如果孩子的品格教育不夠,讓孩子繼承萬貫家財不一定是好事

德國的父母認為,
如果讓年輕人輕易得到巨額財富,很可能會將他們推向墮落的深淵

這就好像我們說的"富不過三"是一樣的道理,因為所有的苦都是第一代承受與經歷的,第二代開始生活改變,不用過苦日子,到了第三代更富裕了,

所以就失去了面對困難的適應力,也不知道如何過苦日子。

所以很多依靠自己奮鬥成為富豪的德國企業家們,都紛紛表示不會把自己的財產全部留給子孫,而是將絕大部分甚至全部財產都捐給了社會慈善機構。

而且德國的子女們也對父母的這種做法表示敬佩和支持,這點就與亞洲的文化差異甚大。

在西方社會中,人們都普遍認為父母的財產是屬於父母的,他們有權利去支配自己所屬,作為子女,不應該期望從父母那裡得到財富。

屬於自己的財富只能通過自己努力工作來獲得,他們相信這樣才會有自豪感和成就感,才能體會到什麼是真正的快樂。 

德國人深信:
社會是一個整體,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尊重,只有懂得尊重別人的人,才配擁有尊嚴,整個社會氛圍才會和諧,人們生活才會愉快和安定。

有位華人男士去德國探親時,一次在遊覽漢堡動物園途中去了趟洗手間。

當他出來時,被一位德國女士攔住問道:「可曾見到一個小男孩兒在裡面?」

她說兒子進洗手間很久了,到現在還沒有出來。 

這位華人想起剛才確實聽到洗手間裡有聲音,於是回頭進去找,在洗手間最裡面的位置,他看見一個小男孩正在認真地修理水箱的拉杆。

這個男孩只有12歲左右,這位華人和孩子攀談後得知,原來是馬桶的拉杆突然失靈,沖不下水,男孩為了把自己用過的廁位沖乾淨,不把髒臭留給下一位,就自己動手修理。

這名德國的男孩認為,
讓別人難受,有失自己的尊嚴。

反觀亞洲的孩子,同樣的狀況,10個孩童裡面,會有幾位留下來修理而不是直接離開呢?

品格培養,真的很重要!美好的品格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導的。

他們從來不要求孩子去死記硬背道德準則,而是要求孩子從心靈深處、從日常生活中去體會什麼是倫理道德。

德國小學校
有個課程叫:
個人的社會健康教育」,

課程不是要孩子樹立遠大理想,而是讓他們了解如何自律和怎樣融入社會。

這門課程主要有四個核心觀念:熱愛生命、公正平等、誠實、守信。

集體遊戲也是一種重要的交流方式,在大家共同參與的遊戲過程中,孩子會懂得顧及與體諒別人,懂得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也會組織學生到養老院陪老人聊天和做義工等活動,還為慈善組織募捐及參加公益或環保活動,激發孩子們的愛心和社會責任心。

高貴的品德就是自重與尊重別人,是對社會和大自然的熱愛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家庭教育是塑造孩子品格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環,讓我們由自己開始做起,成為影響我們下一代的典範!

箴言22:6
教養孩童,
使他走當行的道,
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Proverbs 22:6 English Revised Version
Train up a child in the way he should go, and even when he is old he will not depart from it.
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5%86%8D%E5%AF%8C%E4%B9%9F%E8%A6%81%E2%80%9C%E7%AA%AE%E2%80%9D%E5%AD%A9%E5%AD%90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6799663502/posts/3197799230456701/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在小的時候,就應該學會吃苦耐勞,培養出適應社會變化的能力,以及改變世界的本事。在面對挫折和困難時,不會惶惑無助,而是自信堅強。體會生活,學會思考人生 。

標籤

SOP Survival TOP Taiwan VIP YouTube Zen     放下  三世因果六道輪迴  最高境界 一失足成千古恨 三人行必有我師 三寶 三寶地 三寶殿 不可思議 中國人 中國民間歲時風俗 中文 五指禪 人品 人文 人文講堂 人生 人緣 以戒為師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低調行善 佛教 佛教藝術 佛禪 修行 做事 做人 做人比做事重要 做好人 催眠 傳統 傳統節日 傳說 傳遞溫暖 僧侶的姿態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公衛 六月雪 六道輪迴 初七人日 前世今生 劫數 南懷瑾 博士 厚德 厚德載物 厚福 厚道 口業 古老的 吉祥 呼吸 命運 哲學 問題 啟示 善有善報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善良 因果 因果報應 因果報應故事 因果故事 因果教育 因緣 地基 地府 地獄 基礎 報應 大事記 大度 天下名山僧佔多 天道好還 女媧 好人一生平安 存在 存好心 孝順 宗薩欽哲仁波切 家中父母就是佛 家訓 實驗報告 小故事大智慧 屠刀 平安 幸福 張老師 張老師真實故事 彭祖 待人 復活 心性 心理學 心靈感應 心靈早餐 忠言逆耳利於行 意識 感恩 感覺 成就 托夢 技巧 投生 按部就班 改命改運 故事 救度 敬父母如真神 新冠肺炎 新春 方法 時間管理 智慧 曉書說 曾仕強 未來 格言 楊日松博士 業因 武漢肺炎 歷史 歷史上的今天 死而復生 母子連心 水知道 水結晶 江本勝 決定 法醫 活動 活好當下 活見鬼 海濤法師語錄 淨土 淨宗學會 深夜讀書 清代乾隆皇帝 漢族 火海 無明 無比悲痛 玄一五指禪 玄一推薦閱讀 珍惜 生不如死 生存法則 生死 生活 百善孝為先 百喻經 百科 目標 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 真人真事 真人真事真實故事 真實 真實故事 知識 知足 破窗效應 祖訓 神明 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 福氣 禪定 種子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空氣 管理學 節慶 終身受用 結果比過程重要 習俗 習氣 老子 聖人訓 聖賢教育改變命運 職場 自由意志 良心 范仲淹 華人首富李嘉誠 華嚴實驗室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葉昭渠博士 藝術 處世 行善改變命運 行好事 要字字反思不要句句反駁 覺悟 記憶 語錄 說好話 護法神 讀好書 貴人 起死回生 農曆 農曆新年 送窮 遊魂 過年 選擇比努力重要 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 重要 鍾茂森博士 開悟 開示 閻王 閻羅王 防疫 阿羅漢 靈魂 順利 風水 鬼怪 鬼神 黑白無常
顯示更多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絕大部分疾病都是因凝滯而生。從外到裡有三個患病源頭?1.最表層是天氣。2.內在層是情志。3.最後一層是鬼道…轉自《病是最好的上師》

《六尺巷》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清朝康熙•張英 Zhang Ying and the Six-Chi-Wide Lane

愛的「二八定律」?04-8020

《桃花庵歌》作者:唐寅(Song of Peach Blossom Cottage)

生命的行李沉重嗎?只要你能當下承當,再沉重的生命包袱,也可以輕如鴻毛。-- 星雲大師說譬喻故事〈還重嗎?〉

2024年 元旦 新年快樂 語錄圖庫 長輩圖

❤️每年都去普陀山拜觀音的明星夫妻(張智霖和袁詠儀) - Worship Guanyin at Mount Putuo

[圖文] 僧侶在火車上閉目打坐(Monks meditate on the train)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絕大部分疾病都是因凝滯而生。從外到裡有三個患病源頭?1.最表層是天氣。2.內在層是情志。3.最後一層是鬼道…轉自《病是最好的上師》

信佛的皇帝vs滅佛的皇帝

《六句話勝讀十年書》Better than ten years of reading

愛的「二八定律」?04-8020

大事 (go big)

《六尺巷》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清朝康熙•張英 Zhang Ying and the Six-Chi-Wide Lane

帝師 / 皇帝的老師 (emperor teacher)

祝福天下的媽媽_母親節快樂 Happy Mothers' Day

太感動了。由慧光和尚發起的「萬人一起寫心經」,短短三天已經有近5000人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