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的來去,是萬物的相狀。就好像人的生老病死,物的成住壞空一樣。無一法有它永恆不變的自性的,是屬於因緣所生法。「緣聚則生、緣滅則散」。
元代有一位禪師叫做{中峰明本},有一天,某僧人到訪,請問佛法的要旨。
他問:大德!生由何處而來呢?
中峰禪師就答:水流原入海。
僧人於是再問:
大德!死又向何處而去呢?
中峰禪師再答:月落不離天。
對於生從何來的問題,
為何禪師答,水流原入海呢?
水、不分晝夜,不停地流入大海,從不間斷。比喻眾生常住不變,不生不滅的真如佛性。從「性」的角度看水流,滔滔不絕,本來如是。「在聖不增、在凡不減。」
但是從「相」的角度看水流,亦會體驗到水的變動相,波濤一去不復返。這些就是諸行無常的道理。
如果問,生從何來?
那麼,水又從何而來呢?
它的源頭是無始無終的。
水的相狀是無常的,刹那變易的。
但是水性是常住不變的,
本來具足,無來無去的。
對於死往何處去呢?
中峰禪師就答:
「月落不離天」。
當我們分析月亮的存在,月有它陰晴圓缺的一面,是諸行無常,瞬息萬變的相狀。
另一方面,宇宙的自然規律,月自東邊而升,而往西邊而没,譬如它永恆常住的軌跡。
生死的來去,是萬物的相狀。就好像人的生老病死,物的成住壞空一樣。無一法有它永恆不變的自性的,是屬於因緣所生法。「緣聚則生、緣滅則散」。
但是在萬物無常的變易之中,亦有它體性如如不動的一面。
佛經安立這種體性的名目很多。例如:真如、法界、佛性、般若、實相、圓覺、空。
如如不動的體性,是超越妄想分别心的,是離文字和言語相狀的。
既然如此,又怎能夠用文字、言語、思維、去解答生從何來,死向何處呢?
所以中峰明本禪師用譬喻話:{水流原入海、月落不離天。」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9290497410/posts/3077550389231281/
生死的來去,是萬物的相狀。就好像人的生老病死,物的成住壞空一樣。無一法有它永恆不變的自性的,是屬於因緣所生法。「緣聚則生、緣滅則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