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醫楊日松博士(1927-2011,享壽84歲)奇遇記——葉昭渠博士談鬼怪。 聯合報記者唐經瀾

鬼神之說,自古已有。
但人世間到底有沒有鬼?

我和刑事警察局的名法醫,楊日松博士認識十多年了,不止一次向他提出這個問題,他都嚴肅地搖搖頭,然後補上一句:“靈魂可能是有的。”

楊法醫這樣說,自然有根據。

二三十年來,他相驗過一萬多具屍體,解剖過其中六千多具,加上檢驗內臟的數量,總共和兩萬多個死人打過交道,曾經有幾次怪異的遭遇。

一、“活見鬼”

台北縣三芝和野柳之間,有個叫老梅的地方,二十餘年前一名婦人因為家人得了急病,不慎失足溺斃。楊日松追隨當時台灣省刑警總隊的法醫,也就是現在中央警官學校教授,葉昭渠博士前往相驗。同行的還有檢察官和書記官。

驗了屍,他們到淡水吃過晚飯,喝了點酒,便在細雨霏霏的夜晚搭車回台北。途中楊日松赫然發現,車廂裡不知何時多了一位年輕的女人。他以為是誰從淡水帶上車的,不好意思聲張,只用手肘碰碰書記官,書記官會意地微微一笑。

車過士林的平交道,檢查哨柵欄竟然放下來擋住去路。眾人正感詫異,一名警員上前問明他們身分,即向檢察官報告,正在攔他們的車,因為台北大橋下的淡水河邊,撈起一具女屍。請檢察官去驗屍。

這樣一折騰,車上的年輕女人,已趁別人不注意時悄悄離去。

車到河邊停屍處,刑警伸手揭開草席,點亮手電筒,他們幾個倒吸一口冷氣,內心驚駭萬分,原來死者就是剛才出現在他們車廂的女子,先前幾個人都看到了。

警方初步調查,死者有個不務正業的姘夫,把她當搖錢樹,而她無法忍受,兩人為此爭吵。據她的姘夫告訴刑警,晚上她們乘車經過台北大橋時,車行受阻,停了一下,她匆忙跳下車投水自盡,搶救不及。

可是死者,何以會在楊日松她們的車上現行呢?經檢察官交代刑警細心查證,後來果然查出,死者是被她姘夫推下河淹死的。

二、“鬼電話”

楊法醫告訴我另外一個故事。

早年有一位法醫,一天夜半時分,家中電話鈴聲大作。她太太從被窩裡爬起來接電話,又把話筒交給他,迷迷糊糊聽到對方向他報告三峽發生一起命案,請他次日去相驗。

第二天確實有個案子。等他去驗過屍回來,夫妻倆一談,脊椎骨陡然一陣寒意。

因為他家根本沒有裝電話。

這個故事有名有姓、有地址。由於民間習俗,這種事不吉利,此後那位法醫絕口不提,楊法醫命我“姑隱其名”。

三、“母子連心”

記得台北縣江子翠分屍案,案發之初,死者身份不明,案子無從查起,有些辦案人員覺得泄氣,唯獨楊日松依舊樂觀。

“即使兇手分屍的手法再殘酷,面貌再難辨認,死者的媽媽來認,往往會認得出來。以前有很多例子。”

他的解釋是“母子連心”。

前不久,南港發現一隻男人的大腿,有人分析可能是醫院切除的病腿。後來楊法醫到殯儀館去相驗,那隻冷凍的大腿解凍時,竟抽動了幾下。他心中一懍,細細檢查,找到兩處刀砍的痕跡,顯然是一起謀殺案。

很快的,真相大白,死者是慘遭分屍的黃春雄。

“這些事情都和靈魂有關嗎?”
我問。

“我們說‘心靈感應’好了。”

四、“托夢”

常常有人提到“托夢”,
真真假假頗費疑猜。
最近幾年葉昭渠博士。
親口告訴我幾個,
他的親身經歷。

四十四年前,他在高雄由小兒科改行當法醫,相驗的第一起命案,是一對母子在田野中一間小茅屋,因為失火而葬身火窟。

當天夜裡他夢見
那個婦人向他哭訴,說她和她罹患流行性腦膜炎的兒子,其實是被人謀害的。次日一早,他到實驗室化驗,證明那個男孩雖然被火燒死,她卻不是。

警方根據葉法醫的相驗報告深入追查,終於破了案。兇手是她的丈夫。由於他有外遇,夫妻失和。那天他們在茅屋爭吵起來,他在盛怒之下,抓起瓶子把她砸昏,以為他死了,索性狠心縱火焚屋。

另一次他午睡時,
夢到一個女人請他雪冤,
兩個小時後他到淡水河邊驗屍,死者就是托夢給他的女子。他驗出她是“死後落水”,刑警隨後查出,她被人失手擊斃後,拋入河中。

還有一次,葉昭渠夢見一個男子向他點點頭,一晃而逝。事過三天,他到屏東縣的深山驗屍,死者赫然是這個人。

最後警方查明他在北部當教師,患有精神病,自殺而死。

五、“法醫室祭遊魂”

刑事警察局的法醫室,在該局東北角,是一幢三層樓的建築物。一進門,左首的木桌上,擺了一排玻璃瓶罐,其中有一個罐子裡裝的,是新店屈尺分屍案的死者頭顱。常去的人不難察覺,死者下巴的胡須又長長了一點點。

楊法醫告訴我一件趣事:「刑警局夜間有人留守。過去有位高級警官,晚上在局裡四周巡邏時,發覺法醫室燈火通明,以為有人加班,走進一查,門卻又上了鎖。膽小的略一思維,拔腿就走。」

那麼,
法醫室的電燈是誰開的?
天曉得。

刑警局法醫室工友陳克土,大陸淪陷前是騎兵隊中尉隊長,騎馬開槍,百步穿楊。這二三十年,他隨楊日松博士跑遍台灣各地的窮鄉僻壤,是楊法醫的得力助手。每年中元節下午,陳克土一定在法醫室,設香案奠祭歷年來到過刑警局法醫室,卻又“無家可歸”的遊魂。屆時該局許多老刑警,都會自動前往膜拜行禮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6799663502/posts/3190413171195307/

法醫楊日松博士(1927-2011,享壽84歲)奇遇記——葉昭渠博士談鬼怪。
聯合報記者唐經瀾

關鍵字/標籤:
法醫, 楊日松博士, 葉昭渠博士, 鬼怪,
故事, 不可思議, 真實故事, 真人真事, 鬼神, 鬼, 托夢, 活見鬼, 母子連心, 心靈感應, 夢, 靈魂, 遊魂, 

標籤

SOP Survival TOP Taiwan VIP YouTube Zen     放下  三世因果六道輪迴  最高境界 一失足成千古恨 三人行必有我師 三寶 三寶地 三寶殿 不可思議 中國人 中國民間歲時風俗 中文 五指禪 人品 人文 人文講堂 人生 人緣 以戒為師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低調行善 佛教 佛教藝術 佛禪 修行 做事 做人 做人比做事重要 做好人 催眠 傳統 傳統節日 傳說 傳遞溫暖 僧侶的姿態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公衛 六月雪 六道輪迴 初七人日 前世今生 劫數 南懷瑾 博士 厚德 厚德載物 厚福 厚道 口業 古老的 吉祥 呼吸 命運 哲學 問題 啟示 善有善報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善良 因果 因果報應 因果報應故事 因果故事 因果教育 因緣 地基 地府 地獄 基礎 報應 大事記 大度 天下名山僧佔多 天道好還 女媧 好人一生平安 存在 存好心 孝順 宗薩欽哲仁波切 家中父母就是佛 家訓 實驗報告 小故事大智慧 屠刀 平安 幸福 張老師 張老師真實故事 彭祖 待人 復活 心性 心理學 心靈感應 心靈早餐 忠言逆耳利於行 意識 感恩 感覺 成就 托夢 技巧 投生 按部就班 改命改運 故事 救度 敬父母如真神 新冠肺炎 新春 方法 時間管理 智慧 曉書說 曾仕強 未來 格言 楊日松博士 業因 武漢肺炎 歷史 歷史上的今天 死而復生 母子連心 水知道 水結晶 江本勝 決定 法醫 活動 活好當下 活見鬼 海濤法師語錄 淨土 淨宗學會 深夜讀書 清代乾隆皇帝 漢族 火海 無明 無比悲痛 玄一五指禪 玄一推薦閱讀 珍惜 生不如死 生存法則 生死 生活 百善孝為先 百喻經 百科 目標 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 真人真事 真人真事真實故事 真實 真實故事 知識 知足 破窗效應 祖訓 神明 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 福氣 禪定 種子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空氣 管理學 節慶 終身受用 結果比過程重要 習俗 習氣 老子 聖人訓 聖賢教育改變命運 職場 自由意志 良心 范仲淹 華人首富李嘉誠 華嚴實驗室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葉昭渠博士 藝術 處世 行善改變命運 行好事 要字字反思不要句句反駁 覺悟 記憶 語錄 說好話 護法神 讀好書 貴人 起死回生 農曆 農曆新年 送窮 遊魂 過年 選擇比努力重要 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 重要 鍾茂森博士 開悟 開示 閻王 閻羅王 防疫 阿羅漢 靈魂 順利 風水 鬼怪 鬼神 黑白無常
顯示更多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你是如何看自己的?如同一斤米,在炊婦眼中是幾碗米飯;在制餅者看來是餅乾;在釀酒商眼中又成美酒。米還是那米。同樣,你還是你,有多大出息,取決於你怎麼看待自己。(How do you see yourself)

不為五斗米折腰──陶淵明 - 宣化上人開示

做人要學會藏兩樣東西, 一個是心事,一個是本事。逢人藏住心事,處世藏住本事「才是深藏不露的智者」(A wise man who is hidden)

㊙️命好,又得福報的7條“秘法” (7 Secret Methods)

《丟掉不好的想法》

《為了你好》請您坐好,用心聽好 (for your own good)

正月初九,天公生。

端午節安康!- 端午節習俗 端午節的意義 端午節日期 農曆五月初五 (2024_0610)

有些不懂感恩的人,不管你花了多少心血、對他多麼照顧,他還是說走就走、說變就變。 要坦然地將它視為意料中的事,因為人心難測,發生這種事情在所難免。

⚠︎進入農曆七月,磁場很亂, 給大家一些玄學建議(7th lunar month - metaphysics)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大年初五「接財神」《五福臨門》長壽 富貴 康寧 好德 善終。2024-0214

做人要學會藏兩樣東西, 一個是心事,一個是本事。逢人藏住心事,處世藏住本事「才是深藏不露的智者」(A wise man who is hidden)

【做人六字訣】①靜②緩③忍④讓⑤淡⑥平 - Six-character tips being good person

農曆正月初六又稱馬日,在這一天要送窮,是中國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初六收心開工 - 15

不為五斗米折腰──陶淵明 - 宣化上人開示

【夫妻之道有三等】很多失敗的婚姻都是因為不能諒解對方的辛勞,不能體會對方的付出。所以,夫婦之道從互相欣賞、互相體諒開始,遇到困難險阻時能互助斬荊、共離困境,婚姻才能美滿。

農曆四月十四日~呂仙祖(孚佑帝君)聖誕日。據說呂洞賓曾自言: 「世言吾飛劍取人頭,吾甚哂之。實有三劍,一斷無明煩惱,二斷無明嗔怒,三斷無明貪欲。」

心臟停止10分鐘,(新加坡)知名畫家潘再雄死而復活,聲稱地府繞一回!潘再雄說,他甦醒過來後,將自己所見畫下來,家人卻發現與《地藏菩薩本願經》形容的地府相似,連他自己也感到很驚奇(後來潘再雄居士隨即皈依佛教,成為佛教徒)

何謂價值?(What is va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