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龍)!為政以德!仁政於民!是世間為政(公僕)者敬仰效法力行的好榜樣!」(Yu Chenglong)
「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龍)!為政以德!仁政於民!是世間為政(公僕)者敬仰效法力行的好榜樣!」 https://youtu.be/2O2lZldHU3Y?si=NRRgwaaf4W_4API0(于成龍為官之道) 被清朝康熙皇帝譽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龍!一生崇尚實幹。能文能武。革弊鼎新。所到之處多行善政。不僅是「清官」!還是「能吏」。他手訂《示親民官自省六戒》。提出了勤撫恤、慎行法、絕賄賂、杜私派、嚴徵收、崇節儉六條戒律。使州縣基層官員「朝夕觀省。自為猛惕」。並要求他們「雖自己足食。當思民之無食者。自己披衣。亦當思民之無衣者。」若「無功於國。無德於民」。而終日華衣美食。則雖身居官長。實與盜賊無異。在《聊齋誌異》的〈于中丞〉一節中。敘述有關他的故事。評價一個官吏好壞的最終標準。還是民心向背。俗話說:百姓心中自有桿秤。 1、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被皇帝而且還是以聖明著稱康熙皇帝讚譽為「天下廉吏第一。古今第一廉吏」的官員。 2、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去世後被皇帝親自撰寫祭文碑文紀念並讓宮廷畫師御製畫像的官員。 3、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死後用瓷碗扣白灰。松香做墓冢。寓意一世清白的官員。 4、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前朝的落榜生做到新朝的封疆大吏的人。 5、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完全靠從政能力做到兩江總督位置的漢人。 于成龍當時的他貴為一品大臣。卻深入簡出。愛民如子。從不大魚大肉。三餐皆由青菜為主。因此有著「余青菜」的別號。 他45歲出仕。短短23年的經歷。由七品知縣到知州、知府、按察使、布政使直至直隸巡撫、兩江總督的為官生涯。時時充滿了傳奇。處處經受着考驗。因其為官兩袖清風。生活節儉。康熙皇帝曾為他樹碑。乾隆曾為他題匾。死後更是有不計其數的人為之送行。 清朝「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龍這位「吏者之師」。在傳統儒家教育的滋養和熏陶下成長起來的士大夫。他的生命中洋溢著蓬勃的儒家氣象。恩師刑濟堂諄諄囑咐他「要始终恪守儒家思想的教誨。事事當思。為人做官之道。以仁愛之心待人。于成龍多次在永寧書院門口。多次被念誦名句「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于成龍做官以來都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遠大抱負。不為升官發財。而是儒家修齊治平的生命理想。使然「讀書許身天下。大道一心響往」。孔子說過:「人道政為大」。強調了政治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舉足輕重地位。響往「學而優则仕」的儒家讀書人歸根到底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