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21的文章

財富要有德行並行,如果一個人,命中財富多,但是德行不好,財富就會克到他。德行猶如水,財富由於船,水太淺了,就無法載動船。古人治家,重在節儉,就是防止揮霍財富,帶來不好果報。

圖片
「 把財富化為陰德,福澤子孫 」 世間人對財富很追求,但是老子說,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財富似乎很難守得住,中國有句話,富不過三代,也許是上天不願意把財富一直堆在某些人身上。 就像朝代,幾百年後,就得更迭一樣。那麼財富,到底守在哪裡? 在佛教,財富是由土地神,或者龍王管理的。不要覺得財富是銀行管的。這個世間的財富,都有定數,就是這輩子如果平淡,賺多少錢,都有定數。那麼為什麼有的人,賺錢容易,有的只能維持溫飽呢。這就是福報問題了。 要明白一句話,錢從來都不是努力賺來的。沒有人會莫名其妙的得到一筆財富,或者失去一筆財富。財富是怎麼來的,是個人的福報感召來的。福報有多大,就感召多大的財富。財富和受教育程度無關,和一個人的福報德行有關。 擁有大財富的人,一定要內斂,這個財富只是上天暫時保存在你身上,不意味著你有權利去揮霍財富。過度的揮霍財富,就會惹來不好的果報。多少人因為有錢後,就墮落,這就是揮霍財富的果報。 財富要有德行並行,如果一個人,命中財富多,但是德行不好,財富就會克到他。 德行猶如水,財富由於船,水太淺了,就無法載動船。古人治家,重在節儉,就是防止揮霍財富,帶來不好果報。 在西方人看來,財富只是人替上天保存。這個想法很好,西方人有錢後就布施。中國人要學習,留錢給子孫,子孫會敗壞,留書給子孫,子孫會不讀,唯有留些陰德給子孫,子孫自然能綿長。把財富化為陰德,這是明智的做法。 范仲淹是個廣積陰德的人 ,當年有個風水先生,看重了一塊地,告訴范仲淹,只要在這裡做墳墓,子孫世代都能科舉高中。 范仲淹想,這塊地這麼好,就拿來建學堂,讓所有的蘇州士子,都能科舉高中。於是就買下來建了學堂,培養了一大批文化人。 印光大師 , 贊譽 范仲淹 是 孔子 之後第一人。范仲淹才是真正的留德給子孫。 還有 范蠡 ,也是發財後把錢財又布施出去,後代人稱他為 財神 。 這些都是典型的把財富化為陰德。只有陰德,才能福澤後代啊。 (文:轉載自FB善知識,感恩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100011795374711/posts/1357028508033649/

玄一: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十一擇業與擇偶,十二趨吉要避凶。

圖片
【 一命 】 孔子 說: “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 ”, 這裡的“ 命 ”指的 就是 先天之命 。 每個人的先天造化不盡相同,時間和空間決定了人的命理,時間轉變,空間轉換,天體運轉。再加上磁場引力,光線射線。 溫度濕度等因素的變化,人的生理狀況和命理走勢就會有潛移默化的改變 順命 ,首選要 知命 ,弄懂八字命盤的原理,知曉天干地支,陰陽五行所隨載的資訊。 【 二運 】 先天的命,後天是運。 俗話說“ 命好不如運好 ”,好是強調“ 運 ”的重要性。人的 天命 已定,惟一能好好把握的便是自己的“ 運 ”。 什麼是運? 如果比作是車的話, 運就是路; 如果把命比較是舟的話, 運就是水。 【 三風水 】 地吉苗旺,宅吉人旺。 俗話說“ 地靈人傑 ”,一方好水土,養育一方好人才。個人生存的環境,影響其一生的健康與發展。 【 四積陰德 】 中國人都聽說過 這樣一句話: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這句話表達的是一種 因果 迴圈,報應不爽的善惡法則。“ 因果 ”,“ 報應 ”等概念都是來源於佛教,它和傳統士夫所提倡的“ 慎獨 ”品質不謀而合。 用功德換取回報 是天經地義的, 不可違背的事。 天與不受,反受其譴。 對社會的貢獻叫 功德 ; 多做貢獻, 多做好事叫積德; 暗中做好事 而 不圖回報 叫 積陰德 。 【 五讀書 】 “ 萬般皆下品, 惟有讀書高。 ” 古人把讀書看作是 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許多人一生 都以讀書為樂事。 青年時讀 科學 , 可以為將來打好 基礎 ; 中年時讀 儒家 , 領悟“ 達則兼濟天下 , 窮則獨善其身 ”; 老年時讀 道家 , 希望 延年益壽 ; 晚年時 讀佛 , 現世的繁華已無意義, 明確 靈魂 去往何方。 【 六名 】 姓名是生命的代號 , 隱含著許多資訊密碼。 中國自古就有“ 不怕生錯兒, 就怕起錯名”、 “賜子千金, 不如賜子一名 ” 的說法。 好名字,對一個人的婚姻、事業、健康有促進作用,起名不當則會對個人的命運起阻礙作用。 【 七相 】 骨骼 定一生之榮枯, 氣色 看行年之運勢。 體態豐滿、紅光滿面、目光炯炯、吐詞清晰、聲如洪鐘,此為易得人緣的好相;印堂發黑、兩目無神、語無倫次、東倒西歪、尖嘴猴腮,此為討人嫌的黴相。 相學 博大精深,包括面相、手相、身相、動相、心相、衣相等。 【 八敬神 】 《 易經 》說:“ 天行健,君子以

《三字經》說:「養不教,父之過。」 當父母要常記「教不嚴,師之惰」, 要學為父母、學為人師,人生要活到老, 學到老。而當你是為人父母的時候, 你最重要的人生使命就是要把孩子教好。 - 蔡禮旭老師

圖片
什麼叫教育? 蔡禮旭老師: 什麼叫教育?有沒有家長說說看?我常常問家長:什麼叫教育? 他們常想半天答不上來。 我就跟他講,我說你今天走到鄉間小道,看到一個農夫在哪裡種稻子,很辛勤的在哪裡種稻子,你走過去告訴他,請問怎麼種稻子? 他要不要回答你,「你給我半個小時,我想一下再告訴你」。 會不會?為什麼不會? 因為什麼,因為那是他每天都在做的事,他熟得不得了,該什麼時候播種,該什麼時候收割,他一清二楚。 因為他每天都在做。 好,諸位家長,你有沒有哪一天跟你太太請假,跟你兒子請假說:「兒子啊,今天我不做你父親了,給我休息一天。」有沒有,有沒有這樣的家長? 哦,沒有。你一天都沒有休息,你做了多久啊!你少說也做了好幾年。 我們做了好幾年,每天在幹的事就是教育孩子,結果別人問我們怎麼教育? 什麼是教育我們答不上來。 諸位家長,你這五六年來播的是什麼種啊? 播了五六年沒有一天不播種啊。 你現在已經在收割了,你收到了是什麼米啊?收到了是什麼麥啊? 所以為人父母不能不學啊,孩子不是一生出來我們就會教他。 《 三字經 》說: 「 養不教,父之過。 」 當父母要常記「 教不嚴,師之惰 」,要學為父母、學為人師,人生要活到老,學到老。 而當你是為人父母的時候,你最重要的人生使命就是要把孩子教好。 中國老祖宗對教育的詮釋非常清楚,而且都是一句話就給講透了。 外國人寫一本書裡面的道理,中國人一句話就把它概括了,我不騙你。 教,教育的教是什麼意思? 在《 說文解字 》當中, 「 教 」叫「 上所施下所效 」,所謂上行下效,一句話就把教育的核心講出來了,叫做以身作則啊。 「 育 」,不是給他一大堆知識跟技能,育是以做人為根本,讓他心善、語善、行善。 所以教育兩個字,我們把它並起來看,就是父母老師要演出善人的榜樣,要教出聖賢的道理,那你就是在教育一個好的學生、好的孩子,教導孩子善。 所以我們要打從心里相信一個事實叫「 人之初、性本善 」,你不相信孩子有本善的心,你就不能全心全意去栽培他。 你可能栽培,拉他一把,一碰到困難,你會說:「啊,真不受教。」就把他放回去了。 你這個信心要建立,而且說實在話,你對孩子的信心還是其次的,你對誰的信心最重要?對誰啊? 對自己啊! 你骨子裡都不相信自己是「人之初、性本善」,你能教出你的孩子人之初性本善嗎? 所以《 弟子規 》告訴我們 「 勿自暴,勿自棄; 聖與賢,可馴致

福盡而死,祿盡而亡 | 人的福報有限,能節約不貪著,就可以延壽,如果過分奢侈,福報享盡了必定福盡而死。…實際上,因果絲毫不會空耗,浪費財富是損減自己的福報。…人生不可享受過分,要是自己沒有德,空去享用,那就是折福。

圖片
過分奢侈,福報享盡了必定福盡而死! 有人說:我自己賺的錢我自己花,不把錢花光享受,不是白賺錢了嗎? 我們可以通過比喻來思考,比如一個農民對著糧倉想:這是我自己種的糧食,當然應享受,不把它吃完不是白辛苦一年嗎? 這顯然是愚人 自絕後路 的做法,不為明年留下 種子 ,最後只會餓死而已。 可見,不顧及後果的過分享受,將會耗盡 福報 ,給自己的未來和後世帶來無量的痛苦。 我們再來看這樣一則公案: 明朝正德三年出現了大旱災,楝塘地方因為有水庫而得以避免。第二年又出現大水災,也以堤壩高而沒有遭災。鄰近的幾個鄉連續好幾年沒有收成,唯獨楝塘地方接連豐收,而且他們 乘形勢 得到了官府的兩次免糧。於是這些村裡人廉價買進了各鄉的產業,生活變得非常富有。從此之後,該地樸素的風氣蕩然無存,奢糜成風。 當時,鄉民陳良谟對他的叔兄說:“我們村子 會有奇禍發生 !” 叔兄問他是什麼原因, 他答: 無福消受 罷了。 不久果然全村發生了 大瘟疫 ,存活下來的寥寥無幾。 ㊙️先儒 焦澹園 說: “人生衣食財祿,皆有 定數 ,當留有余不盡之意。 故 節約不貪,則可延壽 ; 奢侈過求,受盡則終 ; 未見暴殄之人得皓首也。” 人的福報有限,能節約不貪著,就可以延壽,如果過分奢侈,福報享盡了必定福盡而死。   有人想:現在時代不同了,物質條件日新月異,過時的東西都可以丟掉。半碗飯、一張紙不值幾個錢,不要搞得太約束。 這也是以撥無因果的斷見所滋生的邪見。 從 因果 上思惟,就會知道其實 浪費 半碗飯、一張紙,也有很大的 罪過 。 比如半碗飯來之不易,從 播種 、 施肥、灌溉、收割、去殼、運輸 到最後煮成米飯,其間有多少勞動者的 心血 ,要耗費多少自然資源,才能端到口邊,供你享用。 這半碗飯不是無因無緣產生的,隨意浪費不會折福嗎? 實際上,因果絲毫不會空耗,浪費財富是損減自己的福報。 因此,想起物品來之不易、業果不虛,我們不能不珍惜福報。 古人說:“一茶一飯當思來處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 有一首唐詩說:“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們能在這個世界上生存,需要勞累那麼多的父母有情,想到這一點,為什麼還不珍惜福報,反而以浪費為光榮嗎? 弘一大師 在他的一篇演講中說:我五歲時,父親就不在世了! 七歲我練習寫字,拿整張的紙瞎寫,一點不知愛惜。我母親看到,就嚴肅地說:孩子!你要知道呀!你父

心靈早餐~看不見、不相信,不代表就不存在。善知識說:「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

圖片
從前有一富翁,家財萬貫,卻無一男半女,非常苦惱。 於是富翁納了一名小妾,不久小妾生了一個白胖娃。 富翁非常高興,對小妾和兒子十分寵愛;可他的大老婆因此心生嫉恨,表面上喜歡這孩子,可是心裏卻另做打算。 兒子長一歲多,家裏誰也不懷疑大老婆對兒子的愛心。 一天,趁家人不注意時,大老婆用一根細針在兒子的頭頂百會穴狠狠扎了一針。 兒子還不會說話,只是不停哭,家人沒有辦法,七天之後,兒子死了。 之後,小妾獲知是大老婆下的毒手,鬱鬱而終。 小妾死後,隨即投生為大老婆的女兒。 大老婆突然懷孕有喜,全家人很高興,富翁喪子喪妾的悲痛也減輕許多。 生下一個可愛的女兒,日夜呵護,視如掌上明珠。然而女兒長到一歲時,卻突然夭亡,大老婆嘗到了失去孩子的巨大悲痛。 如此七來七往,富翁的小妾七次投生為大老婆的女兒,每一次都生得端正秀麗,惹人憐愛,有時候二歲、三歲便死,有時四、五歲便死,大老婆則連連遭受懷孕之喜、生產之痛、撫養幼女的滿足感,旋即飽受喪女之痛。 最後一次,女兒長到十四歲,婷婷玉立,美麗動人,已經訂了親,卻在出閣的前一天晚上又無緣無故地死去了。 大老婆心痛欲裂、默默垂淚,整天不言不語、不吃不喝,看著棺中的屍體,不許人家蓋棺。 一位 救度苦厄 的 阿羅漢 ,來到富翁家要見大老婆,大老婆已是奄奄一息,無心見這位僧人。 但 阿羅漢 執意相見,只能由別人攙扶會見,大老婆向 阿羅漢 訴說失去七個女兒的 無比悲痛 。 阿羅漢問:「你們家的小妾在哪裏?她是怎麼死的?」 大老婆心內一驚:「這出家人怎麼知道這些事情呢?」於是讓僕人奉茶,請僧人開示。 阿羅漢 說:「你殺她的兒子,令她悲憂而死;她心懷怨恨,所以這二十年來前後七次 投生 作你的女兒,也讓你飽受喪女之痛。」 婦人此時默然無語,心中 慚愧 不已。 她明白「 善惡有報 」的道理了,便向 阿羅漢 哀求 懺悔 ,並希望 皈依佛門 。 阿羅漢 知曉她二十年 生不如死 的日子,其 劫數 已過了,便點頭允諾 救度 。 朋友,人若良善,上天眷顧;人若惡毒,天理不容。 「世事如謎」世上有幾人能看透呢? 生活中有哪一件事情是偶然呢? 總有人說:「眼見為實,看不見就不相信,哪有因果?哪有報應?」 但是事實是,世界上的事情,並不是看不見,不相信,不代表就不存在。 2021年11月19日,相信因果,結善緣。與好友互勉 責任編輯:玄一師兄 (網文轉載,感恩分享) https:

護持佛法有功於世,閻王准其折罪延壽三十年

唐代 某年,有聖旨叫天下所有小佛堂一律拆毀,大佛堂則全部封閉。 天下不信佛的人,聞風而動,佛堂佛像都被搗毀。 豫州新息縣縣令 李虛 ,性情倔強,又好喝酒。 這天他正喝得爛醉,得到州裡傳令後,心中反感,遂下令本縣鄉官裡正:「保護好佛堂,莫理會上面那一套,你們誰毀佛堂,一律處死。」 李虛為人凶橫,人們很怕他,所以佛堂得以保全。 過了一年多,李虛得病死了,被裝入棺材。 家人準備第二天抬出去掩埋,誰知半夜裡他又活過來。 他在裡面敲打棺材,家人把他救出來後,轉悲為喜。 他向家人講述了在地獄的經歷。 李虛 到了 閻王殿 , 閻王 叫把 李虛 的 惡簿 拿來,一看 惡簿 記錄,罪行累累,就要對他動刑。 李虛害了怕,忙問:「去年有聖旨下達,要求各地拆毀佛堂、搗毀佛像,獨有我縣得到保全。不知此功德可抵消罪業否?」 閻王問獄吏:「可有此事?」 教 獄吏 快拿 福簿 來查看。 獄吏 拿來 福簿 ,上面記載 善事 極少,只有一張紙,寫道: 「 去年有聖旨拆毀佛堂,獨新息一縣佛堂得到保全。 應折其一生之罪,並延年三十,下世仍投生人道。 」 獄吏 讀畢,罪簿尺把厚的文書記錄冒出火焰,頓時焚燒得一乾二淨。 閻王 叫人把李虛放了回去。他就活了過來。 這件史實,說明了幾個問題: 一、 人這輩子做了好事或壞事,在「那邊」都分別記錄在案,準確公正,無法抵賴。 所以古人說: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二、 護法護佛 ,是人世間的大好事。它可以抵消許多罪業。 誣法毀佛 ,當然就是大壞事,如果有此一件,就是 罪大惡極,罪不可赦 。 佛教網文轉載,感恩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1231438320/posts/10227295566194869/ 護持佛法有功於世,閻王准其折罪延壽三十年 標籤: 復活,死而復生,起死回生,故事,歷史,地獄,閻王

【每晚臨睡前,原諒所有的人和事】什麼叫真正的放下?就是有一天,當你再次面對你過往的難堪、你憎恨惱怒的人,心如止水,不再起心動念,坦然面對,一笑了之。

即便別人在你面前, 複述你過往種種不幸時, 你彷彿是在聽別人的故事, 心裡一絲漣漪都沒有了。 放下,莫過如此。 有的人,該忘就忘了吧,何必委屈自己呢?再怎麼痛,再怎麼難過,人家也看不到,也不會心疼你,你難過給誰看? 放棄了,就不該後悔。 失去了,就不該回憶。 放下該放下的, 退出沒結局的劇。 不亂於心,不困於情, 不畏將來,不念過去, 如此,安好。 除了堅強,別無選擇。  黑白分明,乾淨利落... 人心,一般不會死在大事上,而是那些一次一次的小失望,成了致命傷。 心累到一定的程度,連生氣和計較的念頭都沒有了…… 每晚睡前, 原諒所有的人和事。 感恩遇到的所有的人和所有的事情。閉上眼睛,清理你的心,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無論今天發生多麼糟糕的事,都不應該感到悲傷。一輩子不長,用心甘情願的態度,過隨遇而安的生活。 原諒別人是美德, 原諒自己是損德。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49907815841983&id=100024683242814 【每晚臨睡前,原諒所有的人和事】什麼叫真正的放下?就是有一天,當你再次面對你過往的難堪、你憎恨惱怒的人,心如止水,不再起心動念,坦然面對,一笑了之。

《李亞倫與史泰龍的前世今生》李亞倫在醫生的催眠當中看到了自己總共十六世的輪迴轉世。史泰龍做了一次催眠,記起自己五世的輪迴,其中最近這一世,他說「我做過一個拳師。」原來他前生已經很有經驗,他就是幹這行的。

圖片
這是一位美國的精神醫生,叫艾文.莫德斯博士,他所研究的一個案例。這個案例的主人公叫做李亞倫,他是美國馬里蘭州生活的一個人,當這個人在醫生的催眠當中看到了自己總共十六世的輪迴轉世。 比較奇特的是每一生每一世的輪迴,他不僅能夠描述那一生的狀況,而且還能夠講那一生的語言,甚至還能夠在紙上寫下那一生的文字。 這在催眠當中才能做到,當他一醒來就什麼都不知道,就忘了。 李亞倫那一年是三十八歲,他是一個只讀過十年級書的人,所以文化程度不高。 當他做催眠的時候,他就回憶起自己有一世在古埃及時代做過一個法老王,他講他在那一生,是公元前三四一至三四四年當中,這四年的時間,在埃及做過一個法老王,就是皇帝。 這個法老王在歷史上是沒有什麼名氣,因為他只做過四年,所以也沒什麼人知道。 但是李亞倫他竟然很詳細的描述自己在四年當中統治的這種情形。說著說著這個表情、臉色都表現得很尊嚴、很傲慢的樣子,就像個皇帝一樣,然後他的口裡就開始講這些古埃及的語言。這都是錄音錄下來的。他還在紙上寫下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之後莫德斯醫生就拿著這些埃及的文字、拿著這些古埃及語言的錄音,去跟馬利蘭州大學專門研究古埃及的這些學者們來研討,來核實,後來證實這些文字確實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現在在世界上已經沒有多少人能寫這種古埃及文字。 而且他們最後考究歷史,真的能找出這位埃及的法老王,確實是在公元前三四一到三四四年當中統治過埃及。 他把這個法老王的名字都講出來了,他叫做卡立克拉特斯,在歷史上真有其名。 所以你看李亞倫他只讀了十年級的書,我們現在說是初中畢業的一個學生,他從哪裡學的這些古埃及文字?他怎麼知道歷史上有這麼一個古埃及的法老王? 他想要杜撰都杜撰不出來,所以他在催眠當中所說的完全是符合歷史。 而且他在催眠當中又講了他另外一世,說他是在美國南北戰爭當中,這是幾百年前了,在南軍,南方的軍隊裡,做一個士兵,這個士兵的名字叫布魯斯特。 他是一八四七年生於喬治亞州,一八六三年就戰死在沙場上,死的時候只有十六歲,這麼一個士兵。 教科書裡根本不可能找到他的名字。 但是後來這些醫生、這些學者就去找,真的找到美國南北戰爭死傷的士兵名冊,終於查到果然有這麼一個人,有這麼個士兵叫布魯斯特,所以又再次證實他所說的是符合歷史。 另外李亞倫他還曾經做過美國土著印第安人,名字叫西戈雅等等,他總共有十六世的轉世。 有一世就更加奇特,他說他(在催眠當

【內心的寧靜,是最有力量的修行】以一顆無塵的心,還原生命的本真,以一顆感恩的心,對待生活的喜樂。

就這樣,從容行走在塵間, 身外一襲風,心內一片靜。 流年歲月裡, 聞花開的芬芳,聽腳下的行音, 觀風雨的因緣本然如是, 靜給自己一生的自在無礙。 心若願暖,風雨不寒, 心若不離,愛亦不遠。 以這般靜美的心, 行一程、悟一程,萬般愜意。  所有的「淡」字, 乃是拂去了塵世裡的喧嘩與浮躁所淨現。 心如水,淡而珍貴。 月如水,淡而寧靜。  將一杯茶飲到無味後是心的怡爽和輕快。 因為計較的少,所以放下的多;透過得失的洗禮,心漸漸會明白什麼是淡泊?什麼是閒情雅緻?  《 法句經 》中佛陀有言: 「 在這個世界上, 恨絕對不能止恨, 唯有愛才可以。 」 侵害與仇恨,永遠不可能給自己帶來真正的利益;善待他人,才是真正的善待自己。 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夾雜著傲慢, 不要使你的謙虛裡缺少了智慧。  愚癡的人一直想要別人了解他, 有智慧的人卻努力地了解自己。  彎得下腰,才抬得起頭。 在人生路上,不是所有的門都很寬闊,有些門,的確是需要你彎腰側身才進得去的。  所以,必要時不妨彎下腰來徐緩前進,你一樣可以在人生路上順暢無礙。 一味高昂著頭, 必然要碰得頭破血流。 能夠適時地彎下腰,才是人生大智慧。  佛教的智慧,是慈悲的智慧。  這有別於世俗的聰明。  正所謂「心懷慈悲,方得平安」, 真正懂得 慈悲才是一切福樂的根源時, 我們才能觸見如是智慧。  因此,無論觀世音菩薩的慈悲, 還是文殊師利菩薩的智慧, 其實都是佛性在不同層面的呈現, 而在真如佛性之中, 祂們卻又是一體不二的。  世界上所有武器都由人類控制, 唯有憤怒這種武器,在控制著人類。 正所謂 「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 嗔恨使我們內心失去平靜,障門大開;可是當我們冷靜觀照內心,就會發現: 嗔恨其實是最愚癡的表現啊!  當我們生氣時, 等於是拿別人的過錯懲罰自己, 使自己成為首當其衝的受害者。  無論對他人還是對自己,這都不是慈悲。  人無所捨,必無所得。  心無所依,必無所獲。 自己的路只有自己去走, 自己的心還須自己去度。  能抓住希望的只有自己, 能放棄自己的也只有自己;  能怨恨嫉妒的是自己, 能智慧溫暖的還是自己。  心中有岸,才有苦樂轉念的渡口, 心有所恃,才能抵禦娑婆的萬千。  觀世音菩薩有一個名號叫觀自在, 因為祂能觀人自在、觀事自在、觀境自在。  所以,我們要像觀世音菩薩, 時時觀照自己,看看自己 觀人自在不自在?

「一個超強的改命術,可惜很多人輕視了!」父母才是真神。對父母比神好一點,一切便會順順利利!如果真的能敬父母如真神,如果真的能敬父母如佛菩薩,你不一定能成為擁有很多資產的富豪,但你一定能收穫大福報,你的命運會得到徹底的改變。

圖片
曾經聽一位老師講過一個老闆的故事,老闆的父母去世以後,他塑了兩尊小像在家裡供著,和供佛是一模一樣,早晚燒香,一天三頓飯,他說父母去世五六年,他對父母的思念有增無減。這個老闆有幾十個億的資產。 很多人心裡都嘀咕,這老闆怎麼有這麼大的福報啊? 最後才明白,其實是孝心所感。對過世的父母尚且能如此用心,父母在世時他的孝順程度也就可見一斑了!   客觀的說,能坐擁幾十億資產的老闆身上肯定有很多長處,對父母的孝心肯定也不是他能成為巨富的唯一原因, 但我相信, 孝心感得福報 一定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我發現還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大富豪對父母也是極其孝順,他就是李嘉誠。 我看過一個名為 《 華人首富李嘉誠創業奮鬥 》的紀錄片,真的要感謝這個紀錄片的拍攝者,讓我們得以有機會看到李嘉誠家中的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也得以有機會看到真的有人供父母跟供佛一樣。 在紀錄片裡,我們可以看到,在一間非常寬敞明亮的房間裡,牆上掛著李嘉誠父母的黑白照片,在照片前的供桌上,供著兩大簇鮮花,供著酥油燈,供著水果,還供著檀香等等。 紀錄片裡,李嘉誠習慣性地為父母上香、作揖!很多人不知道,這時候的李嘉誠自己都是七八十歲的老人了,父親已經過世長達半個多世紀!   紀錄片裡,李嘉誠也回憶了幾件小時候的往事,李嘉誠小的時候,家鄉潮州遭到日軍的轟炸,因此一家人從潮州逃難到了香港。到香港後不久,李嘉誠的父親卻染上了肺病,住進了公立醫院。那時候家裡只有李嘉誠和父親在香港,“因為他有肺病,我便去買些舊書,有關如何醫治肺病的,以及如何照料肺病患者的書籍來看。”這是李嘉誠的原話,而那時候的李嘉誠只有13歲。 這看起來只是件很平常的小事,但真正的孝順不就是體現在一件又一件的小事中麼?看起來平常,能做到的又有幾個? 李嘉誠父親的肺病最終還是醫治無效,過世前一天,他沒有什麼話可說,反過來問當時才十四五歲的李嘉誠有沒有什麼事要跟他說,李嘉誠很自信的跟爸爸說,安慰他:我們一家一定會過得好! 當時李嘉誠自己告訴自己:如果我要跟爸爸說得這般肯定,自己必須加倍努力才有前途! 別人說求學,自己則是搶,搶學問…… 李嘉誠為了兌現對父親的承諾,小小年紀做任何事都要比別人更努力,17歲時做推銷員,別人做8小時,他做16小時! 想想我們,為了實現父母對我們的期望又做過些什麼呢? 關於媽媽,李嘉誠說:“我的童年歲月很艱苦,苦在沒有人可以傾訴, 難道你寫信告

舒字由舍和予組成,就是告訴我們:人要想活得舒服,需要舍和予。舍就是捨棄、放下。予就是給予、付出,只有付出才有回報,為別人付出就是給自己鋪路,如此自己就能活得舒服!

圖片
小和尚問:“師父! 人怎樣活著才舒服呢?” 師父說: “舒”字由“舍”和“予”組成, 就是告訴我們: 人要想活得舒服, 需要“舍”和“予”。 “ 舍 ”就是 捨棄、放下 。 “ 予 ”就是 給予、付出 , ㊙️ 只有付出才有回報, 為別人付出就是給自己鋪路, 如此自己就能活得舒服! https://www.facebook.com/465660333498257/posts/4503750679689182/ 舒字由舍和予組成,就是告訴我們:人要想活得舒服,需要舍和予。舍就是捨棄、放下。予就是給予、付出,只有付出才有回報,為別人付出就是給自己鋪路,如此自己就能活得舒服!

有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其實,行路也是一種閱讀,一個讀的是有字書,一個讀的是無字書。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每個人所走的路都有不同,腳下走過的、留下的都是一條截然不同的路。 也不必羨慕別人的路, 我有我的獨木橋, 你走你的陽關道。 有人說: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 其實, 行路也是一種閱讀, 一個讀的是有字書, 一個讀的是無字書。 讀書 , 是在字裡行間行走, 古今中外在腦海裡翻騰; 行路 , 是在閱讀天地萬物, 一草一木都被我們辨識。   人間沒有永恆的風景、 永遠的人,不必悲觀。 在路途中我們會經歷很多,所謂見多識廣,了解別人和自己,我們的心胸會變得更寬廣,以更好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生活,從而擴大我們的人生格局。 人間沒有永恆的風景、沒有永遠的人,也不必悲觀,畢竟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生命的禪意不在一經一卷中,而在一呼一念裡;心態的超脫不在一字一句中,而在一言一行裡。 走過了、經歷過了, 就是人生的路, 且行且珍惜! 文/轉載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3152666836/posts/4586249334823443/

此人看相算命30年,卻未受天譴,反積無量功德!(積德改命秘方,請速速領取)

江西地方,有一位曾經做過御史的田公,他的住宅左邊,有一間空屋,夜裡常常有 狐狸精 在屋裡 作祟 :拍桌子、拋器物、燒紙、潑水……滋擾不堪。 田御史曾親自禳祝,用了各種方法,都不能將狐精驅除。後來聽說,鄰村有位姓孫名永的相士,精通易數,能驅邪降妖。就派僕人去邀請他來家中占卜驅邪。 孫永相士到來時,天已晚了,就安排他住宿在那間有狐精作祟的空屋裡。 夜深人靜後,田御史就派僕人去觀察動靜,過了一會兒,那個僕人回稟道:「今夜狐精不吵鬧。 我聽得狐精作人語道: ‘這位 孫相士 , 是有 道德 的人, 天神 都很 欽敬 他。 今夜 孫相士 住宿在此間, 我們 不可侵犯 !’ 說完了這幾句話,就寂然沒有聲息了。」 田御史聽完了僕人的這段報告,心中已有幾分明白。 第二天,就請孫相士,帶眷屬來常住在那屋裡。夜間又派僕人去察探, 僕人回報說: 「狐精又作人語道: ‘ 現在孫相士常住此處了, 我們應當迅速遠避才好。’ 」 從此,這屋裡的狐患, 就平息下來。 後來,田御史將兩次所聽得的狐語,去問孫相士:「你平生究竟有何種德行,竟能感動異類?」 孫相士沈思了好一會兒,回答道:「我自以命相薄技,僅能糊口,沒有什麼功德建樹! 我平日只是替人算命相面,占卜休咎時, 因機乘便,常常勸人 以 改過遷善 ,輓回 定數 ; 對於貌應夭亡的人, 就勸他戒殺放生, 常存慈心,以延壽限; 對於時運蹇薄的人, 就勸他扶危濟困, 廣積陰德,以邀福祉; 對於運正亨通的人, 就勸他惜福散財, 廣行佈施,以保長泰; 對於命中無子的人, 就勸他戒淫節欲, 修德行善,以求子嗣。 我隨機勸導, 志專利人, 每以誠懇的態度, 婉轉的語調,將 命由天定,禍福自招。 的道理,勸人修心補相。 能夠接受我的勸告, 從此回心修善, 終於轉禍為福, 而得長壽的人, 也很不少。 我這樣改蹇命為吉命的借術勸人,已有三十年了。        狐語所指,大約就是我這點不費一文錢的口頭功德吧! 其實這種功德, 何人不能做, 何必是我才能做呢? 可惜他人不肯做罷了。 田御史聽完後,感慨贊嘆地說: 「 先生能以命相小術,誠心勸人,歷久不倦,終得上感天帝,下格異類! 我現在才知道: ㊙️ 金錢權位, 遠不及存心利人的功德。 我很悔恨當初在官時,不能廣修濟世利人的功德,將很好的機會,白白的辜負了。到如今只落得為異類所揶揄,真是慚愧極了!」         後來

范仲淹行善積德,換來八百年子孫福報!司馬光講過一句話:「積金於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於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當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

歷代名臣良將, 子孫能夠綿延三代, 已是大為不易。 如同 范文正公 那樣,子孫遍及華夏大地,家族綿延八百年而不倒,只有孔老夫子能夠相提並論。 范仲淹 出身非常清寒, 寄住在醴泉寺裡讀書, “ 斷齑畫粥 ”的故事 就是那時候來的。 偶然的機會, 范仲淹 在寺院的老鼠洞中發現了一堆金子,當時無旁人在場,家中又窮困至極, 范仲淹 一分一厘也沒有動,把石板蓋好,重新埋上,直到他日後功成名就, 這個 秘密 依然藏在他的心裡。   幾十年後,當年范仲淹讀書的醴泉寺在一場大火中被燒毀,寺院長老派人前來求助,范仲淹才寫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荊東一窯金,荊西一窯銀,一半修寺院,一半贈僧人。 如此,寺院恢復舊觀,在范仲淹心裡擱了幾十年的這件事情也一同消去。  范家 在蘇州有 一塊著名的 風水寶地 , 當時的 風水先生 對 范仲淹 說 “ 後代必出公卿 !” 范仲淹心想,既然此地風水能使後代顯貴,那不如改為學堂,讓蘇州城的百姓子弟入學,將來眾人的子弟都能賢達顯貴,較之自己一家顯貴豈不更為有益?   於是立刻興建學堂,千年以來,這裡出現了將近四百個進士、八十幾個狀元,現在是一所高中的校址,真正做到了讓百姓的子弟後代都能賢達顯貴。 范仲淹傳記上還說,范仲淹的一生,用自己的俸祿供養了三百多口人家。 哪怕范仲淹是宰相,一人俸祿供養三百家人,也只能堪堪糊口,范仲淹一生出將入相數十載,到年老時,連喪葬費用都不夠,是因為他的錢財都布施給了他人。 范家 一直到民國初年, 歷久不衰, 而歷代子孫, 都能夠遵循 范仲淹留下的 祖訓 , 仁厚知善,常修布施, 八百年 家風 不墮。 不僅僅是因為 范仲淹 在世時的 積德修善 , 種下 善業種子 , 更在於他 無我利生 的 菩薩襟懷 。 “ 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 ”, 這是一種何等的廣大願力,真正的想為自己乃至子孫積陰德,就要學習范仲淹,首先要發願,發願越大,力量才會越大,然後在這種廣大願力下,努力幫助一切眾生,不求回報,不計較對方是否知道,沒有任何目的與功利心。 如此下來,這個陰德就會積累得綿厚深長,不但可以讓自身遠離災禍,壽命延長,增加財富,而且會惠及子孫,福澤無盡。 正是 范仲淹 廣大 願力 和心量下 積累下的 厚重陰德 , 才能八百年來 福德護佑 , 讓 范家 綿延不絕。 司馬光 講過一句話: “ 積金於遺子孫, 子孫未必能守。 積書於遺子孫,

心靈早餐~如何知道自己的命運如何 ?智者說: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要麼你去駕馭生命,要麼是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

學生問:如何知道自己的命運如何 ?人生如何快樂圓滿? 老師:這道理,不是普通深...但只要以下所說道理你懂了,這輩子,你就註定圓滿了。 ㊙️ 關於 「快樂」... 初級的快樂 是肉體的快樂 , 那是飽、暖、物、欲。 中級的快樂 是精神的快樂 , 那是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遊走天下。 高級的快樂 是靈魂的快樂 , 那是付出、奉獻, 讓他人因為你的存在而快樂! ㊙️ 關於 「命」... 平庸的人只有一條命 , 叫性命。 優秀的人有兩條命 , 即性命和生命。 卓越的人則有三條命 , 性命、生命和使命。 它們分別代表著生存、生活和責任! ㊙️ 關於 「人與人的差距」... 人與人的差距,表面上看是財富的差距,實際上是福報的差距。 表面上看是人脈的差距,實際上是人品的差距。 表面上看是氣質的差距,實際上是涵養的差距。 表面上看是容貌的差距,實際上是心地的差距。 表面上看,人與人都差不多,內心境界卻大不相同,最終,心態將決定你的命運。 朋友, 佛陀 說: 物隨心轉,境由心造, 煩惱皆由心生。 心態的不同必然導致人格和作為的不同,因而也會譜寫不同的人生。 2021年11月11日,擁有好的心態。與好友互勉。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1125490037/posts/4648086258572178/

諸葛亮《戒子文》

圖片
夫 君子 之行, 靜 以 修身 , 儉 以 養德 。 非 淡泊 無以 明志 , 非 寧靜 無以 致遠 。 夫 學 須 靜 也, 才 須 學 也。 非 學 無以 廣才 , 非 志 無以 成學 。 慆慢 則不能 研精 , 險躁 則不能 理性 。 年 與 時 馳, 意 與 日 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這是諸葛亮告誡 #教育 子女的一篇 #短文。 詞句雖簡,但句句發人深省,若能細嚼其味,將領略無盡。 By @graceliii “每天一小时…好像有点小小成效" via @PhotoRepost_app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589957931133405&substory_index=0&id=100003576109033 #諸葛亮 #戒子文

你求觀世音菩薩不靈感嗎?不是不靈,念觀世音菩薩絕對有感應,如水絕對滅火!但一定要至誠,而且多念才有力量除苦難,否則少水怎能滅大火?

爲什麼你求什麼沒什麼? 因爲你不知要修好因,光是想求好果,怎能求得到?你只要修好因,到時就有甜蜜的碩果,不求也有。 ◎ 苦海巨風浪滔滔, 你想找避風港嗎? 財色名食睡就像十級的大風,吹起的浪是排山倒海、不能行船的,聞到佛法你不趕快奉行,難道不怕被淹。 明心靜語  順境不沉淪,逆境不嗔恚,這是什麼? 這就是善根! 有善還要有根, 你才能經得起考驗。 人生哪能夠都是一帆風順! 那遇到一些境界,不管是事業的、家庭的、兒女教育的乃至自己學佛修行的, 處處是考驗, 時時是考驗。 在這一切境界當中 能夠 如如不動 , 持續地前行, 這就是有善根啦! 我們看有些人也學佛、信佛,有點小狀況就趕緊問,法師,是不是我不應該修這個法門呢?我是不是應該學學其他的呀? 所謂稍微有點考驗就起了波瀾,就想着改換題目,這就是呢,沒有善根。 https://www.facebook.com/100011291648691/posts/1475761596143548/ 近代高僧大德開示:你求觀世音菩薩不靈感嗎?不是不靈,念觀世音菩薩絕對有感應,如水絕對滅火!但一定要至誠,而且多念才有力量除苦難,否則少水怎能滅大火?

修行人切記:因果不虛,謹守口業,你說什麼,就會變成什麼!《口業的因果報應》發佈:沐陽

1、刻薄才子,懷才不遇   有一位青年,很有才華,二十歲獲得數學博士學位,一所名牌大學破格直接聘他作副教授,可是過了十年都沒有升教授。 他稟賦這樣好, 為什麼十年後都得不到提升呢? 原因出在他十年以來所發表的論文,都有指責哪個教授哪裡不好,而且講得精闢,抓到別人的弱點,所以他這十年要升級時,都被那些教授壓下來。   後來,他的朋友勸他寫論文換一個角度寫,就是讚歎某一位教授哪裡好,這位才子一聽建議,臉色很難看,覺得很困難,因為多年以來批評別人習慣了,再換成欣賞別人,很不習慣。   在這個事例當中,可以體會什麼是造作等流果,就是以習慣勢力所顯現的行為之相。 這位元副教授一直喜歡指責別人的缺點,養成了惡口的習慣,要他改成一種欣賞他人的方式很不容易,所以串習什麼方式就會習慣於什麼方式,不在語言上學好,以惡口的串習力,語言上會形成障礙,甚至對別人真心說一句和善的語言也沒有能力。   還可以看到一點,就是存心不同,後果也截然相反,如果一說話就是指責、嘲諷、打擊,這樣用心刻薄,福德就會消減。 如果待人寬厚,總是讚歎隨喜,福德就會越來越厚。所以,待人要常常念別人的好。 2、輕薄書生傳人之過,發瘋咬舌自盡   明朝末年,蘇州有一位姓秦的書生,聰明好學,而且多才多藝,尤其擅長作詩詞,他才思敏捷,可以即刻寫成文章,他的缺點是個性輕狂刻薄,說話不讓人。見人有缺點,就寫詩攻擊對方,聽到某人作事可笑,就把這事寫成歌詞。   有位鄰居,男女的事上不檢點,他知道後,當即寫了十首《黃鶯兒》的詞調笑,內容繪聲繪色,寫得很露骨。 這首詞遠近流傳,因為這件事,他多次挨揍,當街被打,甚至被人剝開衣服來痛打。還有一次,也是因為填詞成歌,諷刺他人的行為,結果被人誣告吃官司。 因為宿世的習氣太堅固 ,他一直改不過來。 到晚年時,他染上了瘧疾病,病好了不久就精神錯亂,常常吃自己的糞便,又取刀割自己的舌頭,幸好被家人發現,奪下他的刀。 家人也沒有辦法,只能把他關在一間空屋子裡頭。 他找不到刀,就一點一點嚼自己的舌頭,再和著血吐出來。房間裡發出一股難聞的臭氣,讓人作嘔。而秦生自己卻一點知覺也沒有。有一天,他從窗戶的縫隙當中看見一把劈柴用的斧頭,就破窗而出,舉斧把自己砍死了。 這是惡口的報應。 秦生的問題出在哪裡呢? 就是人格刻薄,不寬厚不包容。 一個人繪聲繪色地描述他人的缺點、隱私,以此為樂,必定會引起對方的怨恨, 況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這一段話很給人生啟示,慎獨,以至於在別人看不到的、別人聽不到的地方,都是真實下功夫「克己復禮」。

圖片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從這一句我們可以感覺到,聖賢人克己的功夫不簡單,他從哪些地方,去克制自己的習氣? “莫見乎隱”,就是沒有比隱暗看不到的地方,更容易顯現出來。 “莫顯乎微”,沒有比很細微的事情,更容易顯露自己的這些心態。 因為愈細的事情,可能我們做表面做不了,忽略掉,反而可以真正看出來,我們的功夫不到位;你都做表面人家都贊歎,還以為自己修養很好了。 比方莫見乎隱,在別人都看不到的地方,反而容易顯現出來。 我們今天落實聖賢教誨,從一切皆恭敬做起,毋不敬,對人對事對物都要恭敬。 而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在哪? 我們的寢室,我們的廁所、還有廚房。客廳看得到,客廳很干淨,但是裡面很亂。 看起來好像很用功,事實上修到最後做表面,反而道業提升不上去。 這個道業會用到哪? 時時都在考慮別人看著他,看得到的時候才用功夫。 有一個長者,我們打掃做好了,請長者檢查,這個長者大的地方都不檢查,專門挑那角落的地方,莫顯乎微。 一下子就把我們看得到的地方做好就好了,這個敷衍塞責,不夠細膩了。 要做就把它做好, 怎麼可以應付? 莫見乎隱。 再來,“莫顯乎微”,在最細微的地方,容易顯露我們的心態。 比方洗手,在台上都告訴大家:要環保,要珍惜資源。洗手的時候那個水開得很大,講跟做都不一樣,自己沒有察覺,這個都是細微的地方。 對人要恭敬,比方跟人談話的時候,表情就是很不以為然或者不耐煩,這都很小,其實都體現不恭敬。 但是自己有沒有發現? 沒有,人家提醒了,藉口還一大堆:我昨天沒有睡好。 其實人家一提醒很寶貴,馬上發現問題了,這個時候馬上解釋,還是把一個東西排在第一位,什麼東西? 面子排在第一位,所以這不把面子賣出去很難修行。 再細微一些地方,比方說我們的儀容,你鼻子的鼻毛太長,露出來好幾根你都不去剪,別人跟你講話怪怪的。 這都是你給自己方便,就不恭敬別人,你給別人方便才是恭敬的落實。 你不在這些細的地方下功夫,都搞分別執著,都搞表面功夫。 最嚴重的還是被自己給賣了,最後道業沒有成就荒廢一生。 這一段話很給人生啟示, 慎獨,以至於在別人看不到的、別人聽不到的地方,都是真實下功夫克己復禮。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5057441885/posts/1896670467178183/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這一段話很給人生啟示,慎獨,

「讀書是享清福」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面目可憎。」讀書有三種說法:要讀什麼書?讀書的功用在那裡?讀書的方法要如何?

讀書是享清福 (麗慧) 明倫月刊 「 讀書是享清福 」,或許有人會誤以為這是農業社會的落伍觀念,並不適合現代人的忙碌生活,這可就錯了。 古人說:「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現代科學發達、工業進步,行萬里路已經不是難事了;但是能夠讀萬卷書的人,卻越來越少了。 「讀書是享清福」, 這「清」字真妙! 前人有詩道: 「人因好讀老,家因買書貧。」 現在的人正好相反,人到老了才體會到讀書的好處,卻很少有人因買書而貧窮的。 中國人常常在忙碌追逐財富時,老揮不去退隱讀書的初願,這種矛盾心理幾乎讀過書的人都有,而且常常自語:「將來等我有空以後,一定要好好地讀些書。」 問題是,早已放失的心,卻很難收回來,心浮氣躁以後,很難收歛回到寧靜。 更何況一個人什麼時候才會有空呢? 一味的寄望將來,等到白髮蒼蒼,咳嗽連連了還在想:「將來等我有空以後,一定要好好地讀些書。」 想要等到閒暇無事時再去讀書,那時候還讀得下幾行書呢? 不如趁現在就開始吧! 又有人說:「現在心情不對了,看書才沒多久功夫,就想站起來走走,心要靜下來還真難呢!」 從前有一位金仁山先生是用一根帶子,把自己的腳綁在椅子上,一站起來走動就被椅子絆住了,只好再正襟端坐書房中,繼續讀書。 還有一位許白雲先生,在門限上特別加一根橫木,當走到書房門口時,便被橫木阻擋住,只好無奈地再折回來讀書,像這樣用有形的抑制法,來自我禁足,最後終於成就了學問,這兩位的用心都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讀書真是享清福,唉!只可惜我就是沒空!」又有些人常這麼說,對自己長期不讀書總覺得有些愧疚,對誰愧疚呢? 對傳統那個讀書清高的觀念愧疚吧!就靠嘴邊多抱怨幾聲「沒空」,好像不是人力,所能挽回似的。 「沒空」就替自己不讀書的原因,找到合理化的藉口,心裡可以釋然,不必再自責了。其實「沒空」不是工商社會中特有的現象,從前的人光是汲水取火就要費多少時間。 所以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國時代,東吳的孫權勸他的臣子呂蒙要在公餘時間多讀書時,呂蒙早以「沒空」來搪塞過去。 孫權一本正經的教訓他:「你說事務太多,不容許再讀書,你的事務比起我來誰多呢? 我從統御國家大事以來,對讀書仍大有進益。 中興漢朝的光武帝,在兵馬勞頓之餘,還手不釋卷,你不能推說沒空,就不知道自勉呀!」 呂蒙因此而篤志不倦,結果學問還勝過了當時許多儒家學者。 三國時天下很亂,但君臣上下都很勤學,讀書不肯後人,魏國的董遇

誠信,是我們中華傳統美德的核心規範,是道德的基石。誠信是做人的根本,是立業之基。誠乃信之本,無誠何以言信?常言道:誠召天下客,譽從信中來。故「誠信是做人的第一準則」,同時也是一種力量的象徵。

圖片
「誠信是做人的第一準則!」 公元前四世紀,意大利人皮斯阿司因犯罪被判絞刑。臨死前,他因不能為母親送終感到遺憾,希望能與母親最後見上一面。 國王知道皮斯阿司的這份孝心後,同意他回家與母親相見,條件是他必須要找到一個人來替他坐牢。 然而茫茫人海中, 有誰願冒險替死囚坐牢呢? 就在此時,皮斯阿司的朋友達蒙挺身而出願意替他坐牢。因為達蒙了解皮斯阿司的為人,相信他一定會回來。就這樣達蒙住進了牢房,皮斯阿司如願以償地回家去探望母親……   刑期快要到了,可皮斯阿司還沒有回來。許多人都說達蒙太傻,認為皮斯阿司肯定不會回來。行刑的日期到了,這天一早就下起了大雨。   達蒙被押到刑場,人們都紛紛痛罵皮斯阿司的忘恩負義。追魂炮打響了,絞索已套在了達蒙的脖子上,此時膽小的人都嚇得閉上了眼睛。就在這緊急關頭,突然從遠處傳來“我回來了,我回來了……”的高聲呼喊,大家看到皮斯阿司從風雨中飛奔而來。 國王被皮斯阿司的 堅守誠信 所深深打動, 當眾赦免了他的死刑。 一個人如果有了誠信,就會在社會上擁有了一席之地; 一個人如果失去了誠信,就像一棵倒下的大樹,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和根。 誠信,是我們中華傳統美德的核心規范,是道德的基石。 孔子日:“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程頤雲:“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之。” 孟子也說:“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誠信是做人的根本,是立業之基。 誠乃信之本,無誠何以言信? 一個人如以誠信為本,才能塑造完美人生; 一個人如不講誠信,那就像一面被打破的鏡子,他的人格就會出現難以彌合的裂痕。   今天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傳統的道德觀念已開始受到了極大的沖擊。 在人類不斷膨脹的欲望面前,許多傳統的美德和做人的標准已顯得有些蒼白無力。 而我們要想改變當前的社會現狀單憑法律手段是不夠的,最根本有效的方法莫過於道德的普及和教育。 而只有這樣,才能使人們從追逐外在物質的貪欲轉向建立寧靜恬淡的精神世界。 在我們佛教中, 對誠信也極為強調重視。 大家知道,“五戒”是佛教徒的根本戒律,也是世間做人的基本准則。 而“五戒”中的‘不妄語’,實質就是要講誠信。 學佛人只有嚴守三皈、五戒,才能保人身而不會墮入三惡道。 釋迦佛說: “極樂世界雖有十萬億佛土之遙,然誠信者近在咫尺,剎那可登。” 《 賢愚經 》雲: “夫人生世,誠信為本。 虛妄苟存,情所未許。寧就信死,不妄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狠心逼人果報自受 | 黃柏霖警官 | 摘自《太上感應篇匯編》(第一八九集)

這個地方是指明朝徐池他富有,但是他個性非常地橫暴,他想得徐八的房子,就不惜叫人家去引誘徐八的兒子出來嫖妓啦、放蕩啦,可能也是帶他去賭博,以致造成了負債累累,最後不得不,徐八把房子賣掉,那當然徐池就是得償其願了,他想要他的房子。 結果沒想到,他自己的二子五孫統統染怪病。巫師就說,這是徐八鬼魂在作祟,徐八不甘願。這是一段,這個地方講的是一段事情,是講這個果報。那這個果報確實這是,這個鬼魂祂有冤氣在,因為徐八他知道這是徐池把他的子孫敗壞掉了,所以他要來報仇。   所以以前我有一個蓮友姓陳,跟這個情形很像,他是我長壽山共修的蓮友,姓陳,他是做紡織企業的。那麼以前他在長壽山的時候,他那時候還不知道自己精進修行用功,他都是靠長壽山的老師父,願興老師父會給他指點迷津。因為願興老師父他修得,這個修行的境界不錯。再加上早期台灣的佛教,這個寺廟庵堂,民眾來了就是想要求健康啦、求富貴啦,會求神問卜,這是早期的會比較偏向於迷信。 所以我這個陳姓蓮友,當時他就是只知道,每年就是跟這個師父問吉凶,要做什麼生意?要投資什麼呢? 都問這個師父,所以他那個時候做房地產,也買房地產,然後做紡織也賺了不少錢。那就跟這個一樣,他的朋友就是在新北市,就是以前的台北縣新莊,一樓到三樓的這個,我們台灣叫透天厝,就是樓房、洋房。新莊的透天厝的這個屋主,就向我這個陳姓蓮友借錢。那當時大概應該有算利息,借錢,那銀行也有貸款,這個房子銀行也有貸款。所以我的陳姓蓮友,他是屬於第二胎。後來這個屋主他繳不出利息來,也沒辦法繳出銀行的利息來。那銀行就要把它拍賣,拍賣這個房子。因為我這個陳姓蓮友是屬於第二胎,設定第二胎,那第一胎是銀行。我們台灣叫第一胎、第二胎,就是第一順位、第二順位。銀行因為收不到利息,就把你房子拍賣。   那這個屋主就去拜托我陳姓的這個蓮友,他說,你可不可以把標單寫高一點?比如說這棟房子它價值,比如說價值三千萬,那向銀行貸款一千萬,或者一千五百萬,假設說他向銀行貸款,一千五百萬好了,那我朋友再借給他,我這個蓮友借給他,大概是八百萬,那就第二順位。所以一千五百萬再加八百,等於兩千三。那這個房子它價值三千萬,市場的價值三千萬,那銀行就要拍賣了,那拍賣的話,第二順位有優先的承購權,他可以優先去買下來。那這個屋主就拜托我這個陳姓蓮友說,你可不可以把那個標單的價格寫高一點?因為它底價是兩千三嘛,連第二胎,第二順位的錢,

孩子不愛整潔怎麼辦?蔡禮旭老師:生活能力和良好的習慣對孩子的一生相當重要!《弟子規》是基礎管理學。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要從這裡下手!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這就是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不要把生活搞得很雜亂,這都相當重要。 我們看看現代孩子不要說照顧別人,自己都搞得很亂。 現在還有些大學生,每次回家都背一袋東西,什麼東西? 一進門給父母的見面禮就是一堆髒衣服。還有個現象,暑期結束了,學生把那些髒衣服、床單直接丟到垃圾桶裡。 孩子養成這種浪費的習慣,他一生的敗跡已經顯露。因為你不可能替他賺那麼多錢,他自己也不可能賺那麼多錢,所以教導孩子,從小就要讓他自己洗衣服、洗碗。 其實要孩子做事,他也會做得很歡喜,因為他覺得學會了,能力提升了,心裡就很有成就感。 “置冠服,有定位; 勿亂頓,致污穢。” “置冠服,有定位”,就是衣服、帽子及所有日常生活用品,都應該放在固定的位置上,不要到處亂放; “勿亂頓,致污穢”,如果亂放,這些東西很快就會髒掉。 你不愛惜它,這些東西的壽命也會變得很短。 物品雖然沒有生命,但是你善待它,也能用得很久,所謂“愛人者人恆愛之,愛物者物恆愛之”。 假如你每天都暴飲暴食,你的胃可能三、十年就給你罷工了。假如你很尊重胃,三餐時間都很固定,不會吃得太多,也不會讓它餓著,胃也會好好報答你,至少可以用八十年以上,惜物也是如此,所以要愛惜一切東西。     我在澳洲學習的那段時間,有一次到盧叔叔的房間,盧叔叔正在拿衣服,我看到盧叔叔衣櫃裡的衣服擺得跟Giordano(佐丹奴)專賣商店裡賣的衣服一樣,摺得整整齊齊。 所有的東西都擺得整齊,都有定位,想用什麼立刻就可以拿到,那心情隨時是平靜的,因此能遇事不亂,處理事情都能有條不紊。這個習慣相當重要,一定要從自己做起,進而引導孩子養成這樣的好習慣。 自重而後人重     今天我們的衣著若很隨便、散漫,給別人第一個印象就不好,甚至於會讓別人對我們很輕慢,所以要自重而後人重。 古代讀書人很注重儀容,他們時時提醒自己要“三正”: 第一帽帶要正, 第二褲帶要正, 第三鞋帶要正。 時時都會檢查,帽子有沒有戴歪;褲子有沒有扎好,不然掉下去就麻煩了;鞋子也要系好,不要松松垮垮,走路發出聲音,人家看了就會輕慢你。     有一次我去上課,由於時間比較緊迫,我坐了一台摩托車趕到講課會場,還好沒有遲到。我講完課去洗手間, 一照鏡子發現我的頭發是翹起來的,我講了兩個小時的課,居然沒人告訴我,使我出丑兩個小時。 所以,我們處處要謹慎儀容,才不會出現這些丑事。 穿著奇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在小的時候,就應該學會吃苦耐勞,培養出適應社會變化的能力,以及改變世界的本事。在面對挫折和困難時,不會惶惑無助,而是自信堅強。體會生活,學會思考人生 。

《再富,也要窮孩子》 整個歐洲最富裕的德國,不只是在歐盟扮演領導的角色,德國的工業與品牌也是全球知名。 富裕的德國人相信, 被嬌慣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獨立生活的能力,長大後的社會適應能力差。 所以孩子在小的時候,就應該學會吃苦耐勞,培養出他們適應社會變化的能力,以及改變世界的本事。  這樣的孩子在面對挫折和困難時,不會惶惑無助,而是自信堅強。 德國的孩子 在長大後,都會離開父母去自闖一片天地。 讓他們體會其他國家生活,學會思考人生 。 所以在德國,每年都有一大批中小學生在假期的時間,萬里迢迢來到南美洲和非洲一些較為貧窮的國家。 他們不是出國旅遊, 也不是勤工儉學, 而是來過上一段艱苦的生活,在這項獨特的體驗活動中鍛鍊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 一切費用還要自費付,是名副其實的自己掏錢「買苦吃」。 到一個貧窮的國家或地區生活,可以加深孩子對社會的了解,在貧與富的親身實踐體會中,認真思考人生,學會同情,珍惜自己所擁有的。 如今這已是德國城市 孩子們 成長 中的 一項 必修課 。  因為如果孩子的 品格教育 不夠,讓孩子繼承萬貫家財 不一定是好事 。 德國的父母認為, 如果讓年輕人輕易得到巨額財富,很可能會將他們推向 墮落的深淵 。 這就好像我們說的"富不過三"是一樣的道理,因為所有的苦都是第一代承受與經歷的,第二代開始生活改變,不用過苦日子,到了第三代更富裕了, 所以就失去了面對困難的適應力,也不知道如何過苦日子。 所以很多依靠自己奮鬥成為富豪的德國企業家們,都紛紛表示不會把自己的財產全部留給子孫,而是將絕大部分甚至全部財產都捐給了社會慈善機構。 而且德國的子女們也對父母的這種做法表示敬佩和支持,這點就與亞洲的文化差異甚大。 在西方社會中,人們都普遍認為父母的財產是屬於父母的,他們有權利去支配自己所屬,作為子女,不應該期望從父母那裡得到財富。 屬於自己的財富只能通過自己努力工作來獲得,他們相信這樣才會有自豪感和成就感,才能體會到什麼是真正的快樂。  德國人深信: 社會是一個整體,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尊重,只有懂得尊重別人的人,才配擁有尊嚴,整個社會氛圍才會和諧,人們生活才會愉快和安定。 有位華人男士去德國探親時,一次在遊覽漢堡動物園途中去了趟洗手間。 當他出來時,被一位德國女士攔住問道:「可曾見到一個小男孩兒在裡面?」 她說兒子進洗手間很久了,到現在還沒有出來。  這位華人想起剛才

《屠刀—現實的因果報應》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希望種出豆來嗎?那你就不要種上苦瓜!

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稱的桂林,是中國廣西的省會,同時也是廣西綏靖公署的所在地。當時由目前在美國作寓公的李宗仁先生充當主任,在台的白崇禧將軍任副主任,已故葉琪上將擔任總參某長。軍民在這一片風景優美的都市裡,過著安定繁榮的生活。 在市區近郊的一幢平民住宅裡,住著一位蘇太太和她兩個聰明的小孩——大娃和二娃。蘇太太一向敦親睦鄰,樂善好施。她的先生蘇小武,在綏署當了一名傳令兵,是一個屢勸不聽的酒肉之徒。 一個星期日下午,蘇太太在寢室裡縫衣,大娃在堂裡溫習功課,二娃在屋裡玩皮球!蘇小武在綏署放假回家,閑著無事,在家裡踱來踱去,忽然停住腳,轉身對太太說:“我上街去逛逛,順便買一副豬腦回來,晚飯時下酒;如果回來晚了,你先煮好飯,等我回來再炒吧!” “小武,你平日很少回家,今天星期日,在家休息一會吧!” 蘇太太想勸勸先生,微笑著說:“晚餐家裡有現成的青菜豆腐,豬腦我同孩子都不敢吃呀!還是不去買好。” “我的好太太!請你不要固執好嗎?”蘇小武不同意她的意見:“再說:大娃已經讀書,二娃也快要上學,吃點豬腦,補補腦筋,不是更聰明嗎?” “爸爸,請你不要買豬腦,買一枝鋼筆給我!”大娃說。 “爸爸,我不愛吃豬腦,我愛吃糖!”二娃說。 “好孩子,用心讀書吧,等你考上第一名,爸爸一定給你買一枝鋼筆。”蘇小武對大娃說完,轉臉又對二娃說:“豬腦比糖還要好吃哩!” 他終於不顧太太和孩子的勸告,走出大門,蘇太太同兩個孩子也起身送出門口。“小武,早點回家去”蘇太太說。 “爸爸再見!”大娃說。 “再見!”二娃招招手。 (三)蘇小武走到市區,在大街小巷逛了一陣。經過酒店,一陣“香”氣吹來,酒癮大發,不知不覺走了過去,叫了兩瓶老酒,一盤紅燒豬肉,大吃一頓,意猶未足,再買兩瓶高粱酒,提著走向市場,準備買一副豬腦,以便晚餐時在家裡喝個痛快。不料剛剛走到市場,酒湧上來!身上火辣地發熱,解開軍服紐扣;把軍帽向後一推,戴在後腦上,紅脹著面孔,踉踉蹌蹌,踏上戴火狗開設的肉攤。左手提著兩瓶高粱酒,右手指著案上的豬頭說:“餵!老板,我買一副豬腦。” 屠夫戴火狗嗅到酒氣,心裡起著惡心!但一看是個兵大爺,不好發作,勉強裝出笑容:“同志!對不起!今天的豬腦,別人已經連整個豬頭都買去了,不過還沒有來拿。你要買豬腦,明天再來吧!” 這一掃興,那還了得!蘇小武兩眼一瞪,不管許多,右手拿起屠刀,一連幾砍,把豬頭砍開。一面說:“老子今天非買不可!你

標籤

三人行必有我師 三寶 三寶地 三寶殿 口業 大事記 大度 女媧 小故事大智慧 不可思議 中文 中國人 中國民間歲時風俗 五指禪 公衛 六月雪 六道輪迴 天下名山僧佔多 天道好還 心性 心理學 心靈早餐 心靈感應 方法 水知道 水結晶 火海 以戒為師 古老的 平安 未來 母子連心 玄一五指禪 玄一推薦閱讀 生不如死 生存法則 生死 生活 目標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吉祥 因果 因果故事 因果教育 因果報應 因果報應故事 因緣 地府 地基 地獄 好人一生平安 存在 存好心 成就 托夢 死而復生 江本勝 百科 百善孝為先 百喻經 老子 自由意志 行好事 行善改變命運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低調行善 佛教 佛教藝術 佛禪 初七人日 劫數 孝順 技巧 投生 改命改運 決定 良心 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 防疫 呼吸 命運 宗薩欽哲仁波切 幸福 忠言逆耳利於行 武漢肺炎 法醫 知足 知識 空氣 阿羅漢 前世今生 南懷瑾 厚道 厚福 厚德 厚德載物 待人 按部就班 故事 活好當下 活見鬼 活動 珍惜 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 范仲淹 要字字反思不要句句反駁 重要 風水 修行 哲學 家中父母就是佛 家訓 時間管理 格言 海濤法師語錄 真人真事 真人真事真實故事 真實 真實故事 破窗效應 祖訓 神明 記憶 起死回生 送窮 鬼怪 鬼神 做人 做人比做事重要 做好人 做事 問題 基礎 屠刀 張老師 張老師真實故事 啟示 救度 淨土 淨宗學會 深夜讀書 清代乾隆皇帝 終身受用 習俗 習氣 處世 博士 善有善報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善良 報應 彭祖 復活 智慧 曾仕強 無比悲痛 無明 結果比過程重要 華人首富李嘉誠 華嚴實驗室 貴人 開示 開悟 順利 黑白無常 催眠 傳統 傳統節日 傳說 傳遞溫暖 意識 感恩 感覺 敬父母如真神 新冠肺炎 新春 楊日松博士 業因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節慶 聖人訓 聖賢教育改變命運 葉昭渠博士 農曆 農曆新年 遊魂 過年 僧侶的姿態 實驗報告 漢族 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 福氣 種子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管理學 語錄 說好話 曉書說 歷史 歷史上的今天 選擇比努力重要 閻王 閻羅王 禪定 鍾茂森博士 職場 藝術 覺悟 護法神 讀好書 靈魂 APP Art Buddha COVID-19 Future News NLP Pureland Quote Rules SOP Survival Taiwan TOP VIP YouTube Zen
顯示更多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我們活在幸福中, 卻寄望著得到幸福 | 幸福,它就像空氣,我們呼吸著它, 卻意識不到它的存在。請好好珍惜身邊所擁有的,幸福的時候是不會有所感覺的。

中國 破窯賦 / 寒窯賦 / 勸世章。朝代:宋代。作者:呂蒙正

聽神醫講驚心因果故事:【偷不走的命運】

修行人切記:因果不虛,謹守口業,你說什麼,就會變成什麼!《口業的因果報應》發佈:沐陽

宣化上人:如何修得三花聚頂、五氣朝元?

生病和破財,都是在消災——自己要懺悔!天下其實沒有事,有事都因為自己心中不平而起。所以,遇到壞事,都能做消業想,那壞事也是好事。

人生的真相——甜甜的蜂蜜?

正月十二。十二分的衷心祝福。在新的十二個月裡❤️ 十二分的快樂幸福 💖平安健康 🍎好運連連。十二分的感恩惜福。2024_0221 ( 三)

㊙️[真正的風水是您的德行] 風水的真相就是一句很老的話,「福地福人居」。(Auspicious Land For Auspicious Man)

正月初七是 “人日”,傳說這天是人類的誕辰之日。人日節從漢朝開啟,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東方朔《占書》曾說:“初七人日,從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見星辰,人民安,君臣和會”。 每年此日,適宜靜下來思考生命的價值,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