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世界上有一個宗教不但不與科學相違,而且每一次的科學新發現都能夠驗證它的觀點,這就是佛教。 」《愛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我不能設想真正的科學家會沒有這樣深摯的信仰。這情況可以用這樣一個形象來比喻: 科學沒有宗教就象瘸子,宗教沒有科學就象瞎子。 」------------《愛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務印書館,1979年,第182-183頁。 愛因斯坦是一個和平主義者,他為人和藹友善,同時謙虛卻又特立獨行,從而受到廣泛的尊敬。他有時會講講笑話,並愛好航行和拉小提琴。他還是個心不在焉的教授,經常丟三落四,專心於思考物理問題而忽視周圍的世界。他還是位素食主義者。他曾說:我認為素食者的人生態度,乃是出自極單純的生理上的平衡狀態,因此對於人類的理想是有所裨益的。 愛因斯坦相信一種宇宙宗教感覺(cosmic religious feeling),但反對一個人格化的神。他曾說:未來的宗教將是一種宇宙宗教,而佛教包括了對於未來宇宙宗教所期待的特徵:它超越人格化的神,避免教條和神學,涵蓋自然和精神兩方面,它更是基於對所有自然界和精神界事物作為一個有意義整體的體驗而引發的宗教意識。佛教正符合了這個描述。如果有任何能夠應付現代科學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未來的宗教將是一種宇宙宗教 它將是一種超越人格化神,遠離一切教條和神學的宗教。這種宗教,包容自然和精神兩個方面,作為一個有意義的統一體,必定是建立在由對事物的——無論是精神,還是自然的——實踐與體驗而產生的宗教觀念之上的。佛教符合這種特徵。——愛因斯坦 原文如下: 「The religion of the future will be a cosmic religion. Buddhis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hat would be expected in a cosmic religion for the future: it transcends a personal God, avoids dogmas and theology; it covers both the natural & spiritual, and it is based on a religious sense aspir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all thi...
【做別人頭上的一縷陽光】 Be a ray of sunshine on others’ heads. be a ray of sunshine. 我的手機每天都會收到許多短信,也會發出一些短信。這些短信內容豐富、包羅萬象:幽默逸趣、祝福鼓勵、智慧謎題,讓人賞心悅目,我總以為,親朋、同事之間的短信酬答,會讓每一顆忙碌的心靈有一個可以停靠的驛站,更會讓平淡的日子有滋有味、活色生香。 某一天,辦公室內,手機鈴聲突然大作,一條短信翩然而至。這是一個我從沒見過的陌生號碼,急忙閱讀,內容把我嚇了一跳:“天空是灰色的,心情是落寞的,活著是痛苦的!”我首先想到,這可能是一條發錯的短信,發信人顯然誤把我當成了他傾訴心事的某個朋友;另一種可能是這個人閒著沒事幹,發惡作劇短信騷擾別人,我暫且把手機放下開始工作,但不知為什麼,整個上午,我滿腦子竟然都是這條短信。漸漸地,第一種可能佔據了我的精神世界,我彷彿看到一個身影正在慢慢走向人生邊緣,只要有一隻手就能拉住他。我開始猜測這個人的身份:一個落榜的學生,一個破產的生意人,或是一個失去愛情的男孩或女孩。總之,這應該是一個對生活喪失信心的人。我緊盯著手機,覺得自己此時對他而言可能會是一根稻草,或是一縷陽光,總之,自己對他很重要。 我開始想像著如何回應他(她),打電話顯然會唐突對方,弄不好會把事情弄得更糟,想來想去,最好的方式還是短信, “謝謝你還記得我,多希望自己是一縷陽光,在每天都晴朗你的世界,多麼希望每天都收到你的短信,就像聞到一縷花香”。我輕點按鍵,短信發出。 這短信一去便如泥牛入海了。 越是這樣,我越是想著這個短信和它背後的那個人,漸漸地,這件事竟成了我的心病,於是暗下決心,對方就是頑石一塊,也要把他風化了。 第二天早晨,我發出第二條短信。終於,在下午要下班時,對方回了一條短信,我發現了他(她)語言中的鬆動。第三天以至以後的每天早晨,我起床後都要站在鏡子前審視自己一番,努力使自己進入一種高尚、博愛、友善的境界,然後寫一些鼓勵的話發到這個手機上。每當短信發出,我都想像著有一縷陽光照射到了這個陌生人的頭上。而每天,我竟都會收到來自這個手機的一份短信,我發現,對方的語言漸漸平和了許多,到後來竟也會發一些鼓勵的短信給我了。 看來,自己發射出的“陽光”已經真的照亮了他的天空。 時光荏苒,一個月就這樣過去了,又是某一天,我的手機在一次出差時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