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者拼命,智者改命》決定一個人富貴貧賤的關鍵因素,並不是風水、不是星座、不是命數,而是一個人的心。
心就是一個人的命,就是人的一生。
見事見人,見人見心,
見心見命,見命見一生!
縱觀《了凡四訓》全文,
袁了凡為後人留下了
快速改命的四大法寶:
一、懺悔,方能趨吉避凶
如果以前做了很多錯事,是不是過去就沒有了,不會的,所有的事情都在我們的潛意識里,永遠不可能抹去,只能去懺悔,就是自己在心靈上清洗,如果不清洗,堆積的越多生命越痛苦。
袁了凡在《了凡四訓》中言:
1、
一息尚存,
彌天之惡,猶可悔改;
古人有一生作惡,臨死悔悟,
發一善念,遂得善終者。
謂一念猛厲,
足以滌百年之惡也。
譬如千年幽谷,
一燈才照,則千年之暗俱除;
故過不論久近,惟以改為貴。
但塵世無常,肉身易殞,一息不屬,欲改無由矣。明則千百年擔負惡名,雖孝子慈孫,不能洗滌;幽則千百劫沈淪獄報,雖聖賢佛菩薩,不能援引。
只要我們留有一口氣,還活著,
滔天的罪惡還是可以懺悔改過的。
從前有人一生作惡,
到了臨死的時候,方才悔悟,
發了一念善心,
就得到安詳地善終。
這是一念猛厲,
足以洗滌百年之惡。
譬如千年黑暗的幽谷里,
拿燈來一照。
那千年的黑暗,
立刻就消除了。
所以過錯不論久近,
只是以改為貴。
但是世間的一切事物,
都是無常的,
我們這個身體是容易死亡的,
等到一口氣不來,
再要想改過,就無從悔改了,
將永遠沈淪在惡道里了。
2、
若不反躬內省,
而徒向外馳求,
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
內外雙失,故無益。
如果不反省自己,
只是一心向外馳求,
那麼也只能是求索有方法,
得到全憑命運,
道德與富貴都會失去,
所以沒有一定益處。
富貴要從心而覓,這就需要反省。
能夠反省,這是你改命的第一步。
不去反省自己,
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
那命運就無從改起。
曾國藩為什麼要每日三省?
就是怕自己有過錯。
所以,反省對於每一個人來說,
都是一大功德,
它不單單是改命的開始。
世界上有兩種值得稱贊的人,
一種是不犯過失的人,
但這種人幾乎沒有,
誰能說一輩子不犯錯誤呢?
還有一種,
就是有了過錯能立刻改掉的人,
能夠做到這一步,就是人中丈夫。
3、
務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
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
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
天下聰明俊秀不少,
所以德不加修、業不加廣者,
只為因循二字,耽閣一生。
一定要時時知道自己的不對,
天天能改正過錯;
如果一天不知道不對,
那就一天安於自是的境地,
一天沒有改正自己的過錯,
那就一天沒有進步。
世間聰明傑出的人不少,
之所以品德沒有樹立,
功業沒有廣大,
就是被「因循」
兩個字耽誤了一生啊。
4、
善改過者,
未禁其事,先明其理。
犯了錯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明白錯在哪裡,
這樣才能保證
不會犯同樣的錯誤。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有言: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我們犯錯誤,
就像走在迷途上一樣。
知錯不改,
則在迷途上越走越遠;
知錯能改,猛然醒悟,
一切歧路都變成了歸家的路。
改過,從心開始。
《了凡四訓》及後說:
「何謂從心而改?
過有千端,唯心所造;
吾心不動,過安從生?」
二、寬恕,是人生最大的福報
寬恕看起來是對別人的大度,
細究起來,
真正的寬恕其實利人利己的。
寬恕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寬恕,是原諒別人的錯,
不要把別人的錯放在自己心中,
讓自己和別人都活的輕鬆自在。
1、
人有不及,情所宜矜;
悖理相干,於我何與?
本無可怒者。
又思天下無自是之豪傑,
亦無尤人之學問;
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
感未至也。
人們有不到之處,
在情理上是應該加以寬怨的。
我們不能自以為是
而鄙視了所不及的地方,
天下沒有自以為是的豪傑,
也沒有怨恨別人的學問,
凡是我所行不通的,
都是自己的德行沒有修,
不能感到他人,
這是我自己要加以反省的。
2、
務要積德,務要包荒,
務要和愛,務要惜精神。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
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此義理再生之身。
一定要積德,
一定要寬恕人家原諒人家,
一定要和愛,
一定要愛惜精神,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
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這是義理再生之身啊。
世事茫茫,人生匆匆,
他人的缺點沒有計較的必要,
抓緊時間完善自身才是正道。
寬恕他人,體現了自己的仁厚;
白璧微瑕,人無完人。
人生懷揣一顆寬容的心利己利人。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明白這個道理,你那顆寬恕的心,
會給你帶來更大的福報。
三、感恩,方能減少煩惱
一個人心中有多少恩,
就有多少福;
一個人心中有多少怨,
就會有多少苦。
聞謗而怒,雖巧心力辯,
如春蠶作繭,自取纏綿。
如果聽到別人毀謗我就大發雷霆,
那就如同春蠶吐絲成繭一樣,
自己把自己束縛了。
對於生氣,
網絡上給出的解釋是:
拿著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為什麼要拿著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都是因為遷怒他人。
中國有無數的聖賢經典,
但從沒有哪一本是教人批評別人的,
因為在中國的文化體系裡面
沒有自以為是和怨天尤人的學問。
遇到不順利的事情,
反求自身,
這是中國的傳統教育,
是古人的做法。
對於一個反求自身的人來說,
外界的毀謗雖然很多,
謠言滿天飛,
但都變成了他
歷練自己的磨刀石,
是成就他的東西,
他不但不會生氣,不會抱怨,
反而會生出感恩心。
因為正是這種毀謗
為他提供了歷事練心的地方,
他又怎麼會生氣呢?
1、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
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
施人恩惠,救人危急最好。
處事先做人,做人貴在心。
永遠要記得幫助過自己的人,
保持一顆感恩的心,對得起自己,
也對得起別人,你的路會越走越寬。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529280173998062/permalink/2926991804226885/
《愚者拼命,智者改命》決定一個人富貴貧賤的關鍵因素,並不是風水、不是星座、不是命數,而是一個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