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作人;作人從什麼開始?從心性修養開始,作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南懷瑾老師《廿一世紀初的前言後語(上)》
▋我常說我們這一百年來,
教育沒有方向也沒有目的,
究竟想把我們的孩子教成什麼樣子?
沒有一個方向、沒有一個目標,
方法也有問題,所以我們要重新思考。
像《大學》這一篇,就確定了
中國教育的目的和方法。
什麼是教育的目的?
就是教作人;
作人從什麼開始?
從心性修養開始,
作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這是綱要,
明德、親民、至善,
古人叫「三綱」。
下面修養的程度有七個階段,「
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靜,
靜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慮,
慮而后能得」,
這個「定」不是講靜坐,
不必盤腿,
隨時站在那裏也好,
坐在那裏也好,
在生活行住坐臥四個形態之間,
就是修養心性的定。
「知止而后有定」,
知止,有定之後呢?
「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慮」,才能發生智慧,
「慮」是自己內在的智慧,
「慮而后能得」,得到什麼?
得到「明德」了,大徹大悟,
見到生命的本來面目,
曾子把這種心性修養的成就
稱為「明德」。
所以《大學》裏頭講,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
壹是皆以脩身為本」,
這七個階段就是學問修養的程式。
注意「知」跟「止」這兩個字,
人一出娘胎就有個知道的作用,
譬如嬰兒生來,
肚子餓了就曉得哭,要吃奶;
冷熱過份了,他也曉得哭,
這個知性是天生的。
但是「知止」,注意哦!
知止並不是說把能夠感覺知覺的這個作用停止了,這就錯了,是要自己引導知性向一個最好的路上走,選定一條心性寧靜的路給自己走。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講述《廿一世紀初的前言後語(上)》╱ p. 124
❤珍惜南老師的智慧法語,請至 #南懷瑾老師十方禪林 粉絲專頁設定「搶先看」。(點選「追蹤中」方塊即可設定)
https://www.facebook.com/109697953951583/posts/159558482298863/
#ZEN5P:TOP VIP NLP SOP APP
#五指禪:目標•榜樣•理論•方法•境界
免費教學網 http://zen5p.blogspot.tw
.
.
.
.
人生酬業:因果教育
Karma.5w2h1e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德五讀書
•讀好書•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
#聖賢教育改變命運
#命由心造福自我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