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25的文章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Sympathy for Peasants)

圖片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圖文轉載) Poem:Sympathy for Peasants 詩:對農民的同情 延伸閱讀: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譬喻 小故事大智慧 中華傳統文化 儒釋道三家 標籤:

㊙️哪個地方有病,你一定缺德!要怎樣讓身體健康?把五常做到,仁義禮智信你都做到。五常在佛法講就是五戒,不殺生是仁,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飲酒是智,不妄語是信,仁義禮智信。你能把五戒做好,你這個內臟不會生病。(How to keep your body healthy)

圖片
哪個地方有病,你一定缺德!  下面這幾句話對淨宗說的,這就重要!  「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濁,五濁惡世。  我在初學的時候,六十年前,看到經上講五濁惡世,我們總感覺到釋迦牟尼佛說話有點過分,這世界雖然濁惡,沒有濁惡到這種程度。  可是今天來看這個字,他講對了,一點都不過分。 所以今天這個世界上有災難,災難怎麼來的? 與濁惡有關係。 濁是混濁,惡是十惡,你看這個世間眾生起心動念與十惡相應,十善沒有了。 與十惡相應,那真的大災難就來了。  我們今天想想,災難是不是真的?  有很多人問我,我說應該是真的,為什麼?  我們從因果上看,善因感善果,惡因感受惡果。  首先看自己的相好,相隨心轉,心地善良,相貌就善良;心地善良,身體就健康。 彭鑫大夫說得很好,不善,你會得病。  他那報告裡面是這麼說法的,不仁,仁是愛人,不仁之人容易得肝病;  不義,容易得肺病,它跟肺有感應;  無禮,容易得心髒病;  無智,就是糊塗,沒有智慧,容易得腎病,腎臟;不信,沒有信用,常常懷著欺騙別人,脾胃上容易得病。 要怎樣讓身體健康? 把五常做到, 仁義禮智信你都做到。 五常在佛法講就是五戒, 不殺生是仁, 不偷盜是義, 不邪淫是禮, 不飲酒是智, 不妄語是信, 仁義禮智信。 你能把五戒做好, 你這個內臟不會生病。 哪個地方有病,你一定缺德,五常就是五種德,你才會得這個毛病。  得這個毛病,如果你懂這個道理,我好好的修德,讓我這個五臟六腑恢復正常,病就沒有了。 中醫用藥物給你治病,效果只有三成,改變心態要佔七成。  如果懂得改變心態,再用一點醫藥來做輔助,對病非常有效。 他腰疼了三年都治不好,遇到高人指點幾句,他瞬間明白了   2005年,我與王元五老師去普陀山講學,在上海一下飛機,就有位男士舉著牌來接我們。 我說:“我們又不認識,你怎麼會來接我們呢?” 這人說: “劉力紅博士讓我來接你們。” 我說:“他怎麼會讓你來?” 他說:“我得病已經三年,什麼藥都吃了,什麼招都想了,就是治不好。 後來看到劉博士的《思考中醫》,覺得這個中醫很高明,於是通過不少關係找到了他,希望他給我開些藥。 誰料他不但不給我開藥,還讓我在上海接您倆,說您倆能治我這個病。” 我說: “你患的是什麼病?” 他說:“腰疼。 天天早晨四五點鐘的時候,疼得躺不住,就得起來走,倆手掐著腰走。” 我說: “不就這點兒病嗎? 你沒找...

大事 (go big)

圖片
大事 英文 (go big) 例句: 干一番利國利民的大事 「Go big or go home. 」是個在電影或影集常出現的句子 字面上的意思是「要搞就把場面搞大,否則就回家」 實際上就是說要做一件事就要有豁出去的決心, ... 立志 發願 發心 明確的目標 夢想 @ 玄一學佛修行 : ①作佛: 阿彌陀佛=無量光壽 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②了生死: 究竟涅槃  不生不滅 不老不死 ③善終: 但求好死 願我臨終無障礙 《 人命無常呼吸間 》 生死事大,念佛要緊; 無常迅猛,兒戲不得。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標籤:

一語點醒夢中人 (A word to wake up the dreamer)

圖片
一語點醒夢中人 英文 (A word to wake up the dreamer) 一句話喚醒夢中人 字面意思是說: 一句話讓在睡夢中的人醒了過來。 所以比喻成: 一句話讓人突然明白了一件事情,讓人突然開竅 WAKE UP Dreamer 觀察者 Watcer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一語道破 世間好語佛說盡 如是我聞,一針見血。 例句: 你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 標籤: 語錄, 諺語, 

做人,人品永遠大於能力。什麼是人品?苦時不出賣朋友,難時不計算他人,窮時不坑蒙拐騙,富時不目中無人。

圖片
什麼是人品? 苦時不出賣朋友, 難時不計算他人, 窮時不坑蒙拐騙, 富時不目中無人。 做人,人品永遠大於能力。 (圖文轉載:隨緣)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FSgSc12HW/ 做人比做事還重要 標籤: 做人做事的道理, 

信佛的皇帝vs滅佛的皇帝

【信佛的皇帝vs滅佛的皇帝】 信佛的皇帝 - Google 搜尋 【 中國歷史上最有佛緣的15位皇帝 】 漢明帝劉莊: 最早引入佛教的皇帝。 漢明帝劉莊( 28年6月15日—75年9月5日 ),原名劉陽,字子麗,東漢第二位皇帝, 在位十八年 。其正式諡號為「孝明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明帝」,廟號顯宗。漢光武帝劉秀的第四子,母親為光烈皇后陰麗華。 梁武帝蕭衍: 四度出家為僧,開創漢地素食先河。 梁武帝蕭衍( 464年—549年 ),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中都里人(今江蘇常州市武進區西北)。南北朝時代南梁開國皇帝,廟號高祖。 蕭衍是南齊宗室,亦是蘭陵蕭氏的世家子弟,出生在秣陵(今南京),父親蕭順之是齊高帝的族弟,封臨湘縣侯,官至丹陽尹。母張尚柔。蕭衍少年時受過良好的儒家教育,私德頗佳、亦不太注重個人享受,是竟陵八友之一。原為權臣,在其兄長蕭懿被害後,逐漸有帝位之野心,南齊中興二年(502年),齊和帝被迫禪位於蕭衍,南梁建立,是為梁武帝。稱帝後的蕭衍改善許多前朝留下的弊政,並多次主持整理經史文書。然而晚年的他多次出家,傾力資助佛教發展直接導致國庫空虛,在侯景之亂爆發後絕食而亡。梁武帝蕭衍 在位時間近48年 ,在南北朝皇帝中名列第一。 雍正皇帝胤禛: 直透三關的大禪師編製禪宗語錄集。 雍正帝( 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 ),愛新覺羅氏,名胤禛(滿語:ᡳᠨ ᠵᡝᠨ,轉寫:In Jen),法號破塵居士、圓明居士[3],中國清朝的第四位皇帝,也是清軍入關以來的第三位皇帝,於公元1722年至1735年在位,年號「雍正」。廟號世宗,諡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通稱世宗憲皇帝(滿語:ᡧᡳᡯᡠᠩ ᡨᡝ᠋ᠮᡤᡝᡨᡠ᠋ᠯᡝᡥᡝ ᡥᡡᠸᠠᠩᡩ᠋ᡳ,穆麟德轉寫:šidzung temgetulehe hūwangdi)。 雍正帝乃康熙帝第四子,於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登基(1722年12月27日)[4]。雍正帝的風格是著名的勤勞親為,亦狠辣果斷,絕不心慈手軟,因此對內政和民生的問題均進行強力手段的鐵腕施政,例如在中央設置軍機處和密摺制度來加強皇權,在地方上推行攤丁入畝、火耗歸公、改土歸流、打擊貪腐的王公官吏和廢除賤籍等一系列政策,推動了清朝的經濟和國力進一步增加,對外則透過對俄國談判確定蒙古北部邊疆,平定青海,在西藏設置駐藏大臣等加強對...

帝師 / 皇帝的老師 (emperor teacher)

圖片
帝師,是皇帝或皇帝未登基前的老師, 例如: 方孝孺是明朝建文帝的帝師。 大多是由太子時期便擔任太子師一路教育太子長大, 故 太子與其師關係密切感情深厚,忠誠度也較高, 故 太子登基為皇帝後多半令其師位居要職作為左右手; 唯獨元朝的帝師 是專指 朝廷官方認證指定的藏傳佛教領袖(其中一個職責是向皇帝授戒和灌頂)。 (轉載) 皇帝的師父是帝師 國師 從古至今 皇帝都有師父老師 佛菩薩都有師父老師 沒有師承無法成就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凡夫都不用老師 不肯改過就是凡夫 標籤: 學習的榜樣, 

《六句話勝讀十年書》Better than ten years of reading

圖片
《六句話勝讀十年書》 聽過一句話: 「人生就是,昨天越來越多,明天越來越少。」 在我們的人生旅程中,每向前走一步,就離生命的終點近一步。 最關鍵的是,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旅程,總要伴隨著各種意外或者挫折。 想要把人生這條路走得更加順暢,這六句話一定要記得,會比多讀十年書更讓我們受益。 1、格局,就是看不見別人的壞;境界,就是看得見別人的好💖 人活一世,格局越大,胸襟越開闊,會更懂得用長遠的、發展的眼光去看人、看事。 當我們看到更多的美好,會發現不再有太多的煩惱,人生境界也會豁然開朗。 做人的格局越大,越希望大家都過得好,不必在意每個人身上的小毛病、小瑕疵。 做人的境界越廣,越期許大家都擁有幸福的未來,想要跟所有人一起朝著美好奔去。 2、勿在別人心中修行自己,勿在自己心中強求別人💖 一位詩人說: 「我從沒被誰知道,所以也沒被誰忘記。在別人的回憶中生活,並不是我的目的。」 做自己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卻也是一輩子最正確的事。 不要期待自己能在別人的心中占據多重要的位置,更不要為此強求別人,只會讓一份關係漸行漸遠。 按照自己的本意,去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就好,不要過於在乎別人的想法和做法。 時間是最好的檢驗方法 , 當我們足夠釋然的時候,說不定會有更多的驚喜出現。 3、受人之恩不要忘,與人之恩不要提💖 《詩經·大雅·抑》中說: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做人不能忘恩負義,要記得別人的恩情更要懂得回報,這是基本的道理。 常懷慈悲之心,多體諒別人的難處,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 更要常懷感恩之心,銘記別人幫助自己的恩情,能給予回饋的時候要鼎力相助。 這才是做人的本分,也會讓我們這個社會越來越和諧,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親近。 4、 吃虧和吃飯一樣,吃多了就會成長💖 曾經年少時的我們,總以為自己很單純,別人也跟自己一樣單純。 直到踏入社會後,吃多了虧後才明白,人性複雜,而且人心難測。 其實,我們要知道的是, 「吃了虧,能從中汲取教訓,懂得人性,趨利避害,才是福。」 不能夠從每一次吃過的虧中得到教訓,知道下一次應該如何避免,我們還如何能夠得到成長呢?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我們要從每一步路中看得到坑在哪裡,才能有所成長和收穫。 5、 生活的高手,從來不會讓情緒控制自己💖 《荀子·修身》中有句話說: 「怒不過奪,喜不過予。」 人吃五穀雜糧,哪能沒有喜怒哀樂各種情緒呢? 但區別就在於...

標籤

SOP Survival TOP Taiwan VIP YouTube Zen     放下  三世因果六道輪迴  最高境界 一失足成千古恨 三人行必有我師 三寶 三寶地 三寶殿 不可思議 中國人 中國民間歲時風俗 中文 五指禪 人品 人文 人文講堂 人生 人緣 以戒為師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低調行善 佛教 佛教藝術 佛禪 修行 做事 做人 做人比做事重要 做好人 催眠 傳統 傳統節日 傳說 傳遞溫暖 僧侶的姿態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公衛 六月雪 六道輪迴 初七人日 前世今生 劫數 南懷瑾 博士 厚德 厚德載物 厚福 厚道 口業 古老的 吉祥 呼吸 命運 哲學 問題 啟示 善有善報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善良 因果 因果報應 因果報應故事 因果故事 因果教育 因緣 地基 地府 地獄 基礎 報應 大事記 大度 天下名山僧佔多 天道好還 女媧 好人一生平安 存在 存好心 孝順 宗薩欽哲仁波切 家中父母就是佛 家訓 實驗報告 小故事大智慧 屠刀 平安 幸福 張老師 張老師真實故事 彭祖 待人 復活 心性 心理學 心靈感應 心靈早餐 忠言逆耳利於行 意識 感恩 感覺 成就 托夢 技巧 投生 按部就班 改命改運 故事 救度 敬父母如真神 新冠肺炎 新春 方法 時間管理 智慧 曉書說 曾仕強 未來 格言 楊日松博士 業因 武漢肺炎 歷史 歷史上的今天 死而復生 母子連心 水知道 水結晶 江本勝 決定 法醫 活動 活好當下 活見鬼 海濤法師語錄 淨土 淨宗學會 深夜讀書 清代乾隆皇帝 漢族 火海 無明 無比悲痛 玄一五指禪 玄一推薦閱讀 珍惜 生不如死 生存法則 生死 生活 百善孝為先 百喻經 百科 目標 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 真人真事 真人真事真實故事 真實 真實故事 知識 知足 破窗效應 祖訓 神明 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 福氣 禪定 種子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空氣 管理學 節慶 終身受用 結果比過程重要 習俗 習氣 老子 聖人訓 聖賢教育改變命運 職場 自由意志 良心 范仲淹 華人首富李嘉誠 華嚴實驗室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葉昭渠博士 藝術 處世 行善改變命運 行好事 要字字反思不要句句反駁 覺悟 記憶 語錄 說好話 護法神 讀好書 貴人 起死回生 農曆 農曆新年 送窮 遊魂 過年 選擇比努力重要 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 重要 鍾茂森博士 開悟 開示 閻王 閻羅王 防疫 阿羅漢 靈魂 順利 風水 鬼怪 鬼神 黑白無常
顯示更多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絕大部分疾病都是因凝滯而生。從外到裡有三個患病源頭?1.最表層是天氣。2.內在層是情志。3.最後一層是鬼道…轉自《病是最好的上師》

《六尺巷》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清朝康熙•張英 Zhang Ying and the Six-Chi-Wide Lane

愛的「二八定律」?04-8020

大事 (go big)

信佛的皇帝vs滅佛的皇帝

「很多的話我以前不敢講,藉這一波的疫情我來發聲。《非素不可》唯有齋戒茹素 才能消弭災疫!」–– 證嚴法師

《六句話勝讀十年書》Better than ten years of reading

一語點醒夢中人 (A word to wake up the dreamer)

太感動了。由慧光和尚發起的「萬人一起寫心經」,短短三天已經有近5000人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