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的起源與由來傳說
今日是農曆九月九日,也是重陽敬老、奉孝的節日,人們除了平日孝養尊長之外,總會在這一天來緬懷家中或親朋之間的長輩,盡到為人子女或晚輩應有的孝親之意!
以下分享重陽節的起源與由來傳說: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
屈原的《遠游》裡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
這裡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鐘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
這裡同時提到菊花和酒。
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
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重陽節的傳說
和大多數傳統節日一樣,重陽節也有古老的傳說。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隻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愈之后,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恆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恆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於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於收留了恆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恆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
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備。
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扑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恆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梁人吳均在他的《續齊諧記》一書裡曾有此記載。
后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
另外,在中原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所以后來重陽節才被立為老人節。
(圖文:網路)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819075959/posts/pfbid0dSTeG6PGMJCaYvyUek89tjn5zMUzw3F3NMdQ4a5kumHXUBWq7tZKcPUx5842sg8yl/
重陽節是漢字文化圈傳統節日,相信是依據《易經》六陰九陽之說。
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稱「登高節」。
還有(日語:菊の節句)等等。
「九九」諧音「久久」,有長久之意,有祈求長壽和祭祖、敬老崇孝之傳統,故又稱敬老節。
農曆九月初九,
二九相重,故稱「九九」。
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盂蘭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
在港澳,重陽節是除清明節外,另一個登山掃墓、拜祭先人的日子,被視為另一個掃墓節。
這節日亦是俗語「春秋二祭」的秋祭,藉這天上山拜祭,紀念祖宗先人。
有好些人亦順道出行,往郊外走走,舒展身心。
轉載:維基百科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9%87%8D%E9%99%BD%E7%AF%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