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23的文章

【做父母的最高境界】人與天地相應,無論人做好事或壞事,都會報應在自己和親人身上,近在己身,遠在兒孫。《易經》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圖片
做父母的最高境界: 成爲孩子積陰德的高手,所謂陰德, 是指不被人知道,不爲自己而做的善事, 做了善事好事別人不知道,就叫陰德。 人與天地相應,無論人做好事或壞事,都會報應在自己和親人身上,近在己身,遠在兒孫。《易經》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 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多做好事善事,才是陰德。 長期積德行善的人家, 遺留給子孫的必然都是福澤恩德, 而多行不義的人家, 留給子孫的必然多是災難禍患。 由此可知,積德行善以遺留恩澤給子孫, 是為子孫深謀遠慮的舉措。 積財以遺子孫,其害無窮也, 賢能而積聚了許多財富, 這樣就會使他的志向逐漸消失, 愚笨而積聚了許多財富。 財產留給子孫,是對子孫遺害無窮行為, 在一個家庭中,最重要的是優良的 道德人品和家風家訓。 一個家庭要想興旺發達, 家庭成員必須崇德向善、勤儉持家。 誠善為基,忠厚傳家,乃可長久。 https://www.facebook.com/1129452003750189/posts/pfbid0UWxG45gXvmVN7oPvcFgJgGQeRZ9NXyE5aY1Qos1kDUHNzZ9Nkr8eycsncYsd8xKJl/?mibextid=Nif5oz

如何積陰德?行善為人所知是陽善,「為善不為人知」就是陰德。陰德就是無所求的成就好事;陰德就是面對他人的冷漠、奚落、歧視,心不罣礙

~~如何積陰德~~ 行善為人所知是陽善, 為善不為人知就是陰德。 陰德就是無所求的成就好事; 陰德就是面對他人的冷漠、奚落、歧視,心不罣礙; 古人的「憐蛾不點燈,為鼠常留飯」是積陰德; 分粥賑饑是積陰德; 築橋鋪路、鑿井引水、點燈施茶、捐棺義葬、急難救助是積陰德; 功成不居、不稱己善、不揚人過更是陰德; 見人危急,勇於搭救; 甚至隨手撿起地上垃圾,使人不致滑倒,也是陰德,陰德見於微不足道的生活小事之中 ; 乃至於給人喜悅的面容,令鬱悶者一笑解千愁; 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發心、用心,讓領導者安心、同事們歡心,都是積陰德。 北宋《司馬溫公家訓》雲: “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守; 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讀。 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間,為子孫長久之計。 陰德就如播種,只要播土下種,就不怕將來沒有收成的機會。 據《神仙傳》記載,一個道醫就是因為廣實行善,治病救人而得道成仙。  陰德就是播出希望,收穫未來;道家思想也提出:“禍福無門,唯人自招。一個人命運的好壞,與您平常自心的善惡與積德結緣有關。 修善積德,就是為自己創造善因善緣、獲福滅罪的機會,禍稔惡盈,就是為自己造作惡因惡緣、輪迴受苦的因緣。  古訓言:“立榮名不如種隱德。創造好的榮譽、高的地位、不如培植陰德。如袁了凡的改變命運,不就是由積陰德而來的嗎?所以要改變命運,就看你如何積陰德了。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6732840650/posts/pfbid0Fr5Srd9mQkrZhqmmT9ciJ6W8M9T9qgMVKaHnsnWFNXC3oMAVHr8i41JY6GSyGACKl/?mibextid=Nif5oz

端午節安康、齋戒、拜懺、誦經。五月五去五毒、五月五守五戒、㊗️福大家:闔家安康、平安吉祥。

圖片
端午節安康、 齋戒、拜懺、誦經。 五月五去五毒、 五月五守五戒、 ㊗️福大家: 闔家安康、平安吉祥。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4442662577/posts/pfbid026qHZbXRAMVxMMMtwnTsKptr9Dxs1cMTXVPT5TGyvEZFSvk7HXjPputT7Js4cB2FLl/?mibextid=Nif5oz 端午,端,是開始,是端正; 午,是正午,是光明。 按十二地支推算,農歷五月是「午月」, 午時又是「陽辰」,所以端午節也叫端陽節。 身正為端,德高為陽, 端午應該是正氣浩蕩、光明顯赫的日子。 這樣的日子, 用來紀念祖先為了天下大眾 和社會整體文明的提升而犧牲自我的有志者, 是恰當其時的。 端午就是正大光明。 又是一年端午節, 不要忘記這是來提醒我們, 要端身正念,修光明心。 傳喜法師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2358506563/posts/pfbid027hXHgkbVQTVbMpye7A4rncUY1TEkwYGmKUcmY3pTszdq57Sti9vRs9yWcWHzuT4Cl/?mibextid=Nif5oz

有一種花叫荷花,花語是:紅塵美景皆過客,人生一夢百世修,願做凡塵一朵蓮,出泥不染水中仙,清風不眠,花開不語,花落不言!

圖片
有一種花叫荷花, 花語是: 紅塵美景皆過客, 人生一夢百世修, 願做凡塵一朵蓮, 出泥不染水中仙, 清風不眠, 花開不語,花落不言! 玄一2023_0618_0000 圖文轉載:李金山師兄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6732840650/posts/pfbid02qnurEkDaEQknsGFmvx7rBut7k1z3rmqScz1p4VQYs3nfh31Fr6NuYMiWAoNt58p1l/?mibextid=Nif5oz

人和人互為鏡子,無論是誰!你待我如何,我便待你如何!就這麼簡單,是規矩也是禮貌!

圖片
人和人 互為鏡子, 無論是誰! 你待我如何, 我便待你如何! 就這麼簡單, 是規矩也是禮貌! #夢之心語 (玄一2023_0616_1407 圖文轉載善知識 感恩分享)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UG6TuE5mv5oP2EsSqvffmvwD3dwP8aexcqgvWWL7qbfXN864Avz7txxQMAFfW4tol&id=100001440730117&mibextid=Nif5oz

千萬別白白受苦了,否則那輪迴的圈子一定會再繞回來。記得心理學家法蘭克爾寫過:「活著就是要受苦,受苦是要找到受苦的意義。」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自我成長,最大的快樂也是自我成長──只要你找得到那個意義。

有一則唐僧取經的寓言故事: 唐僧玄奘前往西天取經時所騎的白馬只是長安城中一家磨坊的一匹普通白馬。 這匹馬並沒有什麼出眾之處,只不過一生下來就在磨坊工作,身強體健,吃苦耐勞,從不搗亂。   玄奘大師心想:西方路途遙遠,去時要做坐騎,回來時要負馱經書。 況且自己的騎術又不是很好,還是挑選忠實可靠的馬吧。 選來選去, 就選中了磨坊的這匹馬。 這一去,就是十七年。 待唐僧返回東土大唐,已是名滿天下的傳奇英雄,這匹馬也成了取經的功臣,被譽為「大唐第一名馬」。 白馬衣錦還鄉, 來到昔日的磨坊看望老朋友。 一大群驢子和老馬圍著白馬,聽白馬講西天途中的見聞以及今日的榮耀,大家稱羨不已。 白馬很平靜地說:「各位,我也沒有什麼了不起,只不過有幸被玄奘大師選中,一步一步西去東回而已。 這十七年間,大家也沒閒著,只不過你們是在家門口來回打轉。 其實,我走一步,你也在走一步,咱們走過的路還是一般長,也一樣的辛苦。」 眾驢子和馬都靜了下來。 是啊,自己也沒閒著啊,怎麼人家就「功成名就」,自己還是老樣子呢? 這話真的很發人深省。 如果你在房間一圈又一圈地走,你可以走上幾百公里的路,但不管你走多少年,還是無法從房間走出去。 但是如果你知道門在哪裡,那麼,很快就可以走出去。 我們一生一直都在繞圈子......一圈又一圈,我們就像那些驢子和馬,每天也沒閒著;並不是我們不努力,而是不知道「為了什麼」而努力;我們一生也都在受苦,但「除了痛苦」之外,並沒有從中得到什麼?似乎所有人都繞不出那個圈子。 杜斯妥也夫斯基(Dostoevsky)說過一句話:「我只害怕一件事情,我怕我不懂得自己所受的苦。」 他說得對,如果你已經承受了痛苦,欠缺的是去領悟痛苦以外的感受。 千萬別白白受苦了,否則那輪迴的圈子一定會再繞回來。 記得心理學家法蘭克爾寫過:「活著就是要受苦,受苦是要找到受苦的意義。」 成長的過程是苦的,但是當你越堅持這種內在轉化的過程,你越發現喜悅、平靜和智慧穿透到你的內在,你就能離苦得樂。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自我成長,最大的快樂也是自我成長──只要你找得到那個意義。 轉載~摘自:《微笑,當生命陷落時》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6789870407/posts/pfbid024eGf3UGGGMc8nEWYejA8nnPThzC3edQXLcmVqAFPjFvPb4coJ7Pi...

「養成好習慣,每一念都是好意念,每一個舉動都利益人間。」【證嚴法師 靜思語】

圖片
【證嚴法師 靜思語】 「養成好習慣, 每一念都是好意念, 每一個舉動都利益人間。」 🌿美術 / 陳建霖 🌿攝影 / 黃珠馨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4514991411/posts/pfbid09nk2HMDP6KpfuE1pqNHXKge1fnUvfpwaRT1yLsvubRPdqhg22mdqi876STGsZc2dl/?mibextid=Nif5oz

義是具足一種知識,做什麼事都恰到好處,合乎中道,不太過也不會不及,不偏左也不偏右,事事合乎中道 。懂義,就不會偷盜;講義氣的人不會偷他人東西 。

宣化上人  _ 義是具足一種知識,做什麼事都恰到好處,合乎中道,不太過也不會不及,不偏左也不偏右,事事合乎中道 。 懂義,就不會偷盜; 講義氣的人不會偷他人東西 。 見著你應該做的事情,你不做,那就是 “沒有勇氣”。 義,是制事之宜 : 你不應該做的事情,你要做,那就好發狂; 你應該做的事情,你不去做,那你就是不負責任; 你根本不能判斷是非,這是無勇 。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683892461915312/permalink/3069097420061469/?mibextid=Nif5oz

▍如果找別人喜歡做的事,就無法可學到東西,如果找別人不喜歡做的事,將可學習到更多。嚴長壽

圖片
▍如果找別人喜歡做的事,就無法可學到東西,如果找別人不喜歡做的事,將可學習到更多。嚴長壽 ⚜️ 學習機會是無所不在的, 而秘訣,往往就藏在大家不喜歡做的事情中。 ⚜️ 在我心目中的嚴長壽,不只是台灣觀光教父這個名號, 而是集結熱情、勇氣與謙遜於一身的願景實踐者, 無論是影響極深的觀光產業,還是晚年投入的偏鄉教育與公益平台,都是帶著對台灣無私的愛而力行。 ⚜️ 很難想像這樣一位成功人物,曾自詡自己是個垃圾桶, 很樂意接手其他人沒空或不想做的事。 剛入社會,因學歷條件不足,工作環境上又充滿防衛, 很快的就知道除了需要精進自學外, 最實戰的方法,就是從別人不想做的事情中,找到機會學習, 讓別人不愛做的事,成為鍛鍊自身工作能力的素材, 最終,累積成為往後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石。 ⚜️ 學習就像蓋房子,需要一塊磚一塊磚慢慢往上砌, 這看似無聊的重複動作,卻是穩固結構的根本; 面對喜不喜歡去做的定見,並不會改變事情的本質, 如果都能以正向的態度努力學習, 相信完成的時刻,不喜歡也將變得很是歡喜! ⚜️ # 正向態度 # 總裁獅子心 -------------------------------------- 玄奘印刷文化有限公司 官 網:www.nicebook.com.tw 電 話:02-2298-8865 地 址:新北市新莊區五權一路1號4樓之1 連絡我們:https://lin.ee/V7CBQB Instagram追蹤:nicebook_3399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653345053477621&set=a.423620059783456&type=3&mibextid=Nif5oz

㊙️自古瘟疫肆虐時,為何有人能幸免於難?看看四個發生在中國古代瘟疫中的真實故事:

圖片
㊙️自古瘟疫肆虐時,為何有人能幸免於難?看看四個發生在中國古代瘟疫中的真實故事: 1️⃣. 行善,瘟鬼不插死旗。 太湖附近有一個村落,居住在這裡的百姓幾乎都從事殺生屠宰行業,惟獨瀋文寳全家護生,且樂善好施,廣積陰德。 有一年,太湖地區流行瘟疫。有人晚上外出時,看見眾瘟鬼拿著一把一把的令旗,彼此相視說:「行善的瀋家除外,其餘各家都要插上旗子。」不久之後,全村村民都得瘟疫死了,惟獨瀋文寳合家免遭疫難。 清代著名醫學家劉奎(號松峰)評述說:「廣積陰德是無量光,這實在是祛疫的良方。世人應當記到心眼裡。」 2️⃣. 三代隱惡揚善,疫鬼不敢入侵。 宋朝縉雲顯達之前,有一年元旦出門,遇到幾個惡鬼,形體面貌猙獰,於是問他們是幹什麼去的? 惡鬼們回答說:「我們這些都是執令的疫鬼,準備在人間散播瘟疫。」 縉雲急忙問:「我家會有瘟疫嗎?」 疫鬼說:「凡積德之家就沒有。」 縉雲說:「為何得以避免呢?」 疫鬼說:「你家三世積德,看見人有惡行則阻止,有善行則表讚,子孫福報應當顯耀門戶,功德神在護持,我們怎麼敢進入?」 說罷,這些疫鬼就消失了。 這一年瘟疫盛行, 只有縉雲家安然無恙。 3️⃣. 孝護翁姑 全家免瘟疫 清代順治甲午年三月,江蘇省武進縣(古名晉陵)城東居民顧成的兒子,娶錢氏小姐為妻。有一次,錢氏回娘家探親不久,丈夫家鄉竟就流行急性瘟病,傳染面積很廣,傳染的速度也很快,病死的人很多。大家都怕傳染,弄得人人自危,驚恐萬狀,以致於連至親也不敢去過問、探望,唯恐逃避不及。 顧成夫婦也不幸染上了瘟疫,後來他的兒女等一家八人,全都染上了瘟疫。錢氏在娘家,聽到了翁姑,先生,全家都患上了瘟疫的消息,急著就要回丈夫家探病。 錢氏的父母,愛女心切,恐怕女兒回到婆家,也會染上瘟疫病,所以極力勸錢氏:切切不要回到丈夫家去!那是自尋死路,可是,錢氏深明大義,她說:「丈夫娶妻,原是希望我能幫助侍候翁姑。現在翁姑病危,倘若我忍心不歸,那與禽獸有什麼兩樣!」錢氏終於不顧父母的反對,不怕疫病的猖獗與感染,隻身回到丈夫家去。 當錢氏回到夫家以後,顧成夫婦及其他染疫的全家八人,都奇蹟般地霍然而愈。當地的人們,都認為顧成全家能免於疫病的死亡,是由於錢氏至孝至義的德行,而感動了神明的結果。 清代著名醫學家劉奎說:「邪不侵正,孝可感動天,孝德真是祛除瘟疫的良方呀!」 4️⃣. 庾袞侍親,不染瘟疫 晉朝時期,有一位隱士名叫庾袞,...

【有價值的情誼】人與人的相處貴在「誠」字,以誠相待、彼此勉勵,不起疑心、不耍心機,就是最有價值的情誼。

圖片
【有價值的情誼】 人與人的相處貴在「誠」字, 以誠相待、彼此勉勵, 不起疑心、不耍心機, 就是最有價值的情誼。 恭錄自 證嚴上人 靜思語 https://www.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k8WYM5UX6xfMELp1oviuLpJR5XRTnfZqFBxsJSY9bfYspXB8hQBQeZUqX6rjohFPl&id=171140122899053&post_id=171140122899053_pfbid0k8WYM5UX6xfMELp1oviuLpJR5XRTnfZqFBxsJSY9bfYspXB8hQBQeZUqX6rjohFPl&mibextid=Nif5oz 標籤: 五常 仁義禮智信, 誠, 證嚴上人, 靜思語五常 仁義禮智信, 誠, 證嚴上人, 靜思語

標籤

SOP Survival TOP Taiwan VIP YouTube Zen     放下  三世因果六道輪迴  最高境界 一失足成千古恨 三人行必有我師 三寶 三寶地 三寶殿 不可思議 中國人 中國民間歲時風俗 中文 五指禪 人品 人文 人文講堂 人生 人緣 以戒為師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低調行善 佛教 佛教藝術 佛禪 修行 做事 做人 做人比做事重要 做好人 催眠 傳統 傳統節日 傳說 傳遞溫暖 僧侶的姿態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公衛 六月雪 六道輪迴 初七人日 前世今生 劫數 南懷瑾 博士 厚德 厚德載物 厚福 厚道 口業 古老的 吉祥 呼吸 命運 哲學 問題 啟示 善有善報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善良 因果 因果報應 因果報應故事 因果故事 因果教育 因緣 地基 地府 地獄 基礎 報應 大事記 大度 天下名山僧佔多 天道好還 女媧 好人一生平安 存在 存好心 孝順 宗薩欽哲仁波切 家中父母就是佛 家訓 實驗報告 小故事大智慧 屠刀 平安 幸福 張老師 張老師真實故事 彭祖 待人 復活 心性 心理學 心靈感應 心靈早餐 忠言逆耳利於行 意識 感恩 感覺 成就 托夢 技巧 投生 按部就班 改命改運 故事 救度 敬父母如真神 新冠肺炎 新春 方法 時間管理 智慧 曉書說 曾仕強 未來 格言 楊日松博士 業因 武漢肺炎 歷史 歷史上的今天 死而復生 母子連心 水知道 水結晶 江本勝 決定 法醫 活動 活好當下 活見鬼 海濤法師語錄 淨土 淨宗學會 深夜讀書 清代乾隆皇帝 漢族 火海 無明 無比悲痛 玄一五指禪 玄一推薦閱讀 珍惜 生不如死 生存法則 生死 生活 百善孝為先 百喻經 百科 目標 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 真人真事 真人真事真實故事 真實 真實故事 知識 知足 破窗效應 祖訓 神明 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 福氣 禪定 種子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空氣 管理學 節慶 終身受用 結果比過程重要 習俗 習氣 老子 聖人訓 聖賢教育改變命運 職場 自由意志 良心 范仲淹 華人首富李嘉誠 華嚴實驗室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葉昭渠博士 藝術 處世 行善改變命運 行好事 要字字反思不要句句反駁 覺悟 記憶 語錄 說好話 護法神 讀好書 貴人 起死回生 農曆 農曆新年 送窮 遊魂 過年 選擇比努力重要 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 重要 鍾茂森博士 開悟 開示 閻王 閻羅王 防疫 阿羅漢 靈魂 順利 風水 鬼怪 鬼神 黑白無常
顯示更多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大年初五「接財神」《五福臨門》長壽 富貴 康寧 好德 善終。2024-0214

做人要學會藏兩樣東西, 一個是心事,一個是本事。逢人藏住心事,處世藏住本事「才是深藏不露的智者」(A wise man who is hidden)

【做人六字訣】①靜②緩③忍④讓⑤淡⑥平 - Six-character tips being good person

農曆正月初六又稱馬日,在這一天要送窮,是中國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初六收心開工 - 15

不為五斗米折腰──陶淵明 - 宣化上人開示

【夫妻之道有三等】很多失敗的婚姻都是因為不能諒解對方的辛勞,不能體會對方的付出。所以,夫婦之道從互相欣賞、互相體諒開始,遇到困難險阻時能互助斬荊、共離困境,婚姻才能美滿。

農曆四月十四日~呂仙祖(孚佑帝君)聖誕日。據說呂洞賓曾自言: 「世言吾飛劍取人頭,吾甚哂之。實有三劍,一斷無明煩惱,二斷無明嗔怒,三斷無明貪欲。」

心臟停止10分鐘,(新加坡)知名畫家潘再雄死而復活,聲稱地府繞一回!潘再雄說,他甦醒過來後,將自己所見畫下來,家人卻發現與《地藏菩薩本願經》形容的地府相似,連他自己也感到很驚奇(後來潘再雄居士隨即皈依佛教,成為佛教徒)

何謂價值?(What is value)